《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过小孤山大孤山(公开课).pptVIP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过小孤山大孤山(公开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突破词句] 一会儿 才 领会、感悟 形容词用作名词,奇观 形容水势浩渺,广阔无边 古今异义词,古义指长江的西路,今义是省名 管辖 名词用作状语,像墙壁一样 古今异义词,古义是没走路,今义是不可以 古今异义词,古义,流,流水;行,行走。今义是 传播很广或盛行 7.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 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亦一奇也。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孤山的样子很像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像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判断句) (2)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判断句) (3)其中有一天因为被风阻(船)不能行。(省略句、被动句,应为“阻〈于〉风”) [文理赏析] 8.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大孤山风景之“奇”的一组是(  ) ①泛彭蠡口,四望无际 ②望之如浮水面 ③合处如引 绳,不相乱 ④岸土赤而壁立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①是彭蠡口的特点,④是江州的特点。 答案:D 9.对本段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该段写彭蠡口到湓浦口的沿途所见。重点写大孤山 的风景: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明显。 B.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阐明彭蠡口江面的广阔,四 望无际;引用苏轼的文句是为了突出在自然景观中 渗透了人文景观。诗文传说与名胜相互映发,更为 引人入胜。 · C.作者为了体现大孤山的特点先用小孤山与之相比较,从 而突出各自的特色;然后以西梁山类比,使人由经过西 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状。 D.作者融情入景,暴露自己的心境,在文中写江水清浊明 显,隐喻主战与主和两派的势不两立。 解析:C项错,应为“先用西梁山类比,使人由经过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状,然后与小孤山相比较,从而突出各自的特色”。 答案:C * 说作者 (见第一单元《书愤》)  寻背景 《过小孤山大孤山》选自《陆游集·入蜀记》,是作者 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的两则日记。陆游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被罢官。至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起用为夔州(今重庆奉节)通判。第二年闰五月,他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因作《入蜀记》以记其胜。小孤山,在江西彭泽北,安徽宿松东,与南岸澎浪矶相对,俗讹作小姑山。大孤山,在江西九江南鄱阳湖出口处,与小孤山遥遥相对。 链常识 游记——就是记游,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 览译文 看结构 知文意 本文通过描绘小孤山大孤山的景物特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国家的破败、故园风雨如磐的痛绝,也流露出作者对军幕生活的渴望以及爱国忠君之情。 赏技巧 1.灵活运用传闻轶事、前人诗句 在写景过程中,将有关的传闻轶事、前人诗句信手拈来,还随笔写出郡县沿革、地形防戍等情况,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同时也为景物添彩生色。 2.运用对比的手法写景 主要是小孤山与大孤山的对比。通过对比,使所写景物的特征更为鲜明。 3.记述景物融合抒情和议论 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程中,随时融入抒情和议论,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 [突破词句] 经过 高耸的样子 等到 代词,指代小孤山 高大的样子 名词用作状语,用宝石 动词,表判断,同现代汉语 指示代词,这 相互 名词用作动词,名闻 冲、插 古今异义词,古义指大地、自然,今义是福气、运气 古今异义词,古义指特异之物,

文档评论(0)

yanpan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