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1.洗衣粉中常用酶制剂的种类及功能 种类 洗涤原理 洗涤实例 蛋白酶 将蛋白质水解为易溶解或分散于洗涤液中的多肽或氨基酸,使污迹容易从衣物上脱落 血渍、奶渍及各种食品中的蛋白类污垢 脂肪酶 把脂肪水解为较易溶解的甘油和游离的脂肪酸 食品的油渍、人体皮脂、口红等油脂类污垢 淀粉酶 使淀粉迅速分解为可溶性的麦芽糖、葡萄糖等 来自面条、粥、巧克力等淀粉类污垢 纤维 素酶 使纤维的结构变得蓬松,从而使渗入到纤维深处的尘土和污垢能够与洗衣粉充分接触,达到更好的去污效果 有助于去除棉织品在洗涤或穿着过程中形成的微纤维和纤维内部的顽固颗粒污垢   2.加酶洗衣粉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①温度对酶制剂影响较大,温度低,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温度高,酶变性失活。温度以40~60 ℃为宜。   ②酶制剂有极强的专一性,不同的污垢应选用不同的酶。   ③加酶洗衣粉不宜长期储存,一般储存期为半年,超过一年则酶的活性显著下降。   ④酶在强酸、强碱中活性降低甚至失活,所以加酶洗衣粉不能与强酸、强碱同用。   ⑤蛋白酶、淀粉酶的粉尘有害健康,应将其溶解后使用。   3.影响洗涤效果的因素   酶制剂的种类,污物的类型,水温、水量、水质,衣物的质料、大小,洗衣粉的用量,浸泡、洗涤时间等。   三、以教材知识为背景的实验设计题材归纳总结 背景知识 实验设计题材 构成细胞 的化合物 ①用干燥和潮湿的水稻种子设计实验:探究细胞内自由水的含量与代谢强度的关系; ②探究硼元素对花粉管萌发的影响; ③鉴定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 细胞膜、 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 ①用荧光染料探究细胞膜的流动性; ②用红色花瓣、盐酸、清水等材料探究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③探究细胞分裂素促进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 ④探究煤焦油引起细胞癌变; ⑤动物细胞培养方法检测物质毒性大小 ATP、 光合作用、 水分代谢、 细胞呼吸 ①探究萤火虫发光与ATP的关系; ②温度、光照、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③探究光照强度、温度、空气湿度等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④探究溶液浓度与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关系; 第8专题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第一讲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考纲盘点 考纲要求 考纲解读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 1.掌握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原理和方法 2.理解发酵的条件及控制 3.学会运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微生物的利用 1.了解培养基的种类、配制原则 2.掌握无菌技术及分离纯化微生物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知识网络 知识细化回顾   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培养基的种类   注意:病毒为非细胞结构生物体,专性活细胞寄生,目前不能利用人工培养基来培养,需接种在动植物组织中才能增殖。如培养禽流感病毒常用的是活鸡胚。 划分标准 培养基类型 配制特点 主要应用 物理性质 固体培养基 加入琼脂(凝固剂)较多 菌种分离、鉴定、计数 半固体培养基 加入琼脂(凝固剂)较少 观察微生物运动、分类 液体培养基 不加入琼脂(凝固剂) 工业生产 化学组成 合成培养基 由已知成分配制而成,培养基成分明确 菌种分类、鉴定 天然培养基 由天然成分配制而成,培养基成分不明确 工业大规模生产 目的用途 鉴别培养基 添加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剂 菌种的鉴别 选择培养基 添加(或缺少)某种化学成分 菌种的分离   2.四种培养基的比较 培养基 营养要素 无土栽培培养基 微生物培养基 植物组织 培养基 动物细胞 培养基 自养 异养 水分 水 水 水 水 水 无机元素 无机盐(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无机盐 无机盐 无机盐(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无机盐 碳源 CO2、碳酸盐等 CO2、碳酸盐等 糖、脂肪酸等含碳有机物 蔗糖等有机物 葡萄糖等有机物 氮源 铵盐、硝酸盐等无机氮化物 铵盐、硝酸盐等无机氮化物 蛋白质、氨基酸、铵盐、硝酸盐等 氨基酸、酵母汁等 多种氨基酸 特殊添加物 - - -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动物血清等   3.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条件 结果 常用的方法 消 毒 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 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煮沸消毒法(100 ℃,煮沸5~6 min可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一部分芽孢)、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等 灭 菌 强烈的物理化学因素 杀死物体内外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等   (1)芽孢是细菌发育后期形成的休眠体,耐高温;孢子是微生物的生殖体,也耐高温,故消毒不能杀死芽孢和孢子。灭菌和消毒的实质大都是使微生物的蛋白质或核酸变性。   (2)无菌技术具体操作: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裳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对用于微生物培养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