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红旗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矿16采区初步设计说明书》.docVIP

《河南红旗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矿16采区初步设计说明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 录 第一章 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3 第一节 采区概况 3 第二节 采区地质特征 4 第二章 采区巷道布置 19 第一节 采区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9 第二节 矿井生产现状 19 第三节 采区巷道布置 22 第三节 采区运输、通风及排水 23 第四节 采区车场及硐室 26 第五节 区段划分及回采工作面接替顺序 27 第六节 采区设计工程量及施工工期 27 第三章 采煤方法 30 第一节 采煤方法 30 第二节 回采工艺 30 第三节 巷道掘进设备和采掘比例 33 第四节 采区生产能力校验 35 第五节 劳动组织定员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6 第四章 采区通风 40 第一节  通风设计依据及通风方式 40 第二节 采区需风量及负压计算 45 第三节 采区消防、洒水系统设计 49 第五章 采区机械设备选型与配备 57 第一节 采区运输设备 57 第二节 采掘工作面设备 64 第四节 主要安全设备 64 第五节 采区供电设计 72 第六章 安全技术措施 86 第一节 防止瓦斯、降尘措施 86 第二节 防治水措施 93 第三节 防火措施 94 第四节 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97 附件1、设计委托书2、采矿许可证3、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4、煤炭自燃性鉴定报告5、瓦斯等级签定报告 附录 图纸目录 第一章 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 采区概况 一、采区所处井田位置、采区边界及邻区情况 16采区,西至矿井边界,浅部是采空区, 深部为+100m水平分界线,东部为矿井14采区。采区东西走向长度1km,南北倾斜宽度1km,面积1km2。 二、地形地势 本区位于嵩山北翼区,地势总体上是东高西低,沟谷发育。区内海拨m,相对高差m。区内沟岭相间,纵横交错,沟谷多呈“V”字型,山脊山顶多呈现鱼脊状和馒头型,地形切割严重,形态各异,全区展现出一派侵蚀型丘陵地貌景观。 本区属黄河流域,伊洛河水系,井田东部边界处仅有一条河流称东泗河(王河),为区内东部的一条主要河流,起源于南部山区流向西北,经凉水泉水库,在站街镇北部注入伊洛河,后汇入黄河。该河流属季节性河流,但由于附近各矿井排水的注入,现为常流不断的小溪,雨季水量较大为本区排洪的一条主要河流。 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石炭系统本溪组(C2b)及太原组(C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h)与下石盒子组(P1x)、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和石千峰组(P2sh)。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则分布于北部边界外围,而第四系松散覆盖层则以不同的厚度分布于山沟、半坡及凹地中⑴、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 本组地层广泛分布于以南外围山区,上部为深灰色石灰岩,含泥质成分较高,薄至中厚层状,隐晶质结构,夹深灰色泥岩和黄色泥质灰岩薄层,中部为灰色厚层状隐晶质石灰岩,下部为白云质灰岩与泥岩互层,其地表实测厚度为141.86204.95m,平均厚度.00m左右⑵、石炭系(C) 一内石炭系仅发育统本溪组(C2b)和太原组(Ct),总厚度43.45~88.05m,般厚70.00m左右,石炭系为本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与下伏奥陶系马家沟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现分述如下:①、本溪组(C2b) 自马家沟(O2m)顶至太原组一1煤层底,岩性主要为浅灰~深灰色的铝土质泥岩、铝土岩,含大量黄铁矿结核和散晶,局部聚集为黄铁矿层,具鲕状及豆状结构,局部在顶部和底部有灰黑色泥岩薄层,该组地层厚度变化大,薄者仅m,而厚者则达m,厚m左右。 本组属含煤地层,局部含薄煤层,不可采。②、太原组(C3t) 自一1煤层底至山西组二1煤层之下砂岩底(或菱铁质泥岩、灰岩顶),厚度35.51~76.30m,厚m左右,主要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煤层和石灰岩组成。大峪沟井田内L7灰岩较发育,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下部灰岩段、中部砂泥岩段和上部灰岩段:自一1煤层底到L4灰岩顶,含灰岩4层(L1—L4),L1和L2灰岩较发育,厚度稳定,且多合并为一层灰岩,而L3与L4两层灰岩不发育,该段含煤层4层(一1~一4),其中一1煤层发育较好,厚度~2.10m,平均厚m,属大部可采薄煤层,其余煤层均不发育,仅在个别钻孔中遇见,本段一般厚度20m左右。自L4灰岩顶至L7灰岩底,含灰岩2层(L5、L6)和薄煤2层(一5、一6),但本内该段除L5灰岩外,灰岩和煤层均不发育,其显著的特点是:该段下部的胡石砂岩发育较好,灰色,厚层状,为一层中、粗粒石英砂岩,含少量长石及黑色矿物,硅质胶结,较坚硬,具交错层理,一般厚度20m左右自L7灰岩底至本组顶,含灰岩3层(L7、L8、L9)和薄2层(一8、一9),该段3层灰岩局部发育,多相变为砂岩,煤层亦不发育,本段一般厚度m左右。 该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一煤段),特点

文档评论(0)

qinxy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