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6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10春(秋)法学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试论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完善)
姓名: 刘强
学号: 1012001203130
分校: 西青分校
专业: 法学
指导老师: 黎鹏昊
时间:
目录
内容摘要…………………………………………………………(1)
正文
探望权的概述………………………………………………(3)
探望权的特点………………………………………………(5)
1、探望权是一项法定权利………………………………………(5)
2、行使探望权的方式及时间以当事人的协议优先 …………(6)
3、行使探望权的主体单一确定 ………………………………(7)
4、是否行使探望权由探望权人自主决定 ……………………(7)
5、行使探望权受一定的限制 …………………………………(7)
6、探望权人行使探望权有强制力作为保障 …………………(8)
三、探望权存在的问题及缺陷…………………………………(8)
1、探望权的主题过于狭窄………………………………………(9)
2、没有赋予子女要求或拒绝探望的权利………………………(10)
3、没有明确规定中止探望权的条件……………………………(10)
4、探望权的执行难操作…………………………………………(10)
四、我国探望制度的完善…………………………………………(11)
1、进一步完善探望权的主题制度…………………………………(11)
2、赋予子女有拒绝探望权的权利…………………………………(11)
3、明确规定不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具体形式……………………(11)
4、对于探望执行难这一问题应该视情形分别对待……………(12)
五、结语………………………………………………………(12)
参考文献……………………………………………………………(13)
参考书………………………………………………………………(14)
大纲
内容摘要
探望权的概述
探望权的特点
1、探望权是一项法定权利
2、行使探望权的方式及时间以当事人的协议优先
3、行使探望权的主体单一确定
4、是否行使探望权由探望权人自主决定
5、行使探望权受一定的限制
6、探望权人行使探望权有强制力作为保障
三、探望权存在的问题及缺陷
1、探望权的主题过于狭窄
2、没有赋予子女要求或拒绝探望的权利
3、没有明确规定中止探望权的条件
4、探望权的执行难操作
四、我国探望制度的完善
1、进一步完善探望权的主题制度
2、赋予子女有拒绝探望权的权利
3、明确规定不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具体形式
4、对于探望执行难这一问题应该视情形分别对待
五、结语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行,离婚案件以及由此产生的探望未成年子女纠纷不断增加,同时由于有些父母在离婚后,放松甚至不管子女的教育问题导致青少年犯罪问题不断增加.迫切要求出台一些关于离婚后未成年子女教育抚养方面的规定.?来解决这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在婚姻法修改以前,法律大多侧重于在抚养费用,等物质方面的规定.对于如何行使教育及监护权,尤其是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的权利,并无具体的规定,给司法实践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不利于保护离异家庭中的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探望权在我国婚姻法种被确立了下来,它的确立为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行使探望权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这对于弥补1980年婚姻法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我国离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关于探望权的立法状况自建国以来,我国始终没有颁行民法典,也没有制定系统的亲属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体制的变更,带来人们观念上的巨大变化,社会的伦理道德、生活模式乃至家庭结构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必然要有一个完整监督和充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我国关于探望权的规定,《民法通则》中“身份权”没有探望权的内容[1]。《收养法》第22条规定“收养人、送养人要求保守收养秘密的,其他人应当尊重其意愿,不得泄露”,可以从中看出送养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如血缘)看望被送养的子女的痕迹。只有《婚姻法》中明确了探望权,但也仅只有1条的规定[2]。由此观之,我国对于父或母探望未成年子女的立法可谓简单,少之又少,诸如对探望权的概念等没有统一认识,对于不探望未成年子女的父或母,更没有任何法律规定予此规范。加之我国亲权制度和监护制度本身也不完整。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借鉴亲属法上身份权原理,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完善探望权的法律制度。
什么是抚养权以及概念
一、探望权的概述
所谓探望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义务协助非抚养一方行使探望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子女从出生时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