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主题式本研训的点滴思考.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yzq 校本研训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如何唱响这一主题,体现这一主题,收获这一主题,值得思考的问题!特别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结合当前我省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五年规划,所以我也觉得:“如何以校本研训促进教师综合素质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思考题 。 一、关于校本研训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通过校本研训,促使学校领导和教师统一思想认识,确立课改理念,建立学习型学校,形成“研训一体”的工作机制,让学校成为“教师发展的学校”,让课堂成为“教师发展的课堂”。 通过校本研训,促进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落实,推动全体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校本研训工作。使全体教师进一步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指导思想和改革目标,明确改革的意义,真正实现观念上的根本转变。 二、如何推进主题式校本研训项目的实施与开展 (一) 教师队伍结构分析(以我校为例) 我校现有18个教学班800多名学生,专任教师39名,具体情况如下: 职称:小学高级教师22人占56.4 % ,小学一级教师及未定级17人占43.6 %。 学历:本科18人占46.1 % ,专科21人占53.9%。 男女比例:男11人占28% 女28人占72% 。 年龄结构:30岁以下13人占33.3 %,35岁以下9人占23 %,36-50岁14人占35.8 % ,51岁以上3人占7.9 % 。 (二)情况分析(很多学校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 1、健全学校校本研训组织机构设置和明确职责 2、通过学习使教师明确一个宗旨、更新三个观念: 明确一个宗旨:以“为学生,为自己、为学校发展并服务于教育教学”是我们校本培训的出发点与归宿的宗旨。 第一个观念:培训是一种机会,也是一种福利。 第二个观念:培训是学校的责任,也是个人的责任,而且是个人必 须承担的责任。 第三个观念:在校本研训过程中,善于学习,善于分享,达到更有效的培训。 (四)主题式校本研训项目实施的几个注意点 1、结合校情、讲求切合实际的校本研训。 2、要注意校本研训活动的强度和密度。 3、要体现可操作性,忌贪多求洋、贪多求全、形式主义、功利主义。 4、要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自我特色。 (五)校本培训效果的评估 校本培训的效果管理,也就是对所制定的校本培训计划,确定的校本培训内容,选择的校本培训形式以及参训对象认识、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反思和评估。 三、建立校本研训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1.建立校本研训激励制度。 2.建立校本研训保障机制。 “校本研训”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话题,在今后的校本研训活动中,既要注重专家引领和骨干教师示范,又要重视同伴互助和教师的自我反思。 校本研训工作,贵在坚持,重在到位。 Company Logo LOGO Strategy Conclusion 校本研训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它可以提升教师素质,丰富教师内涵与品位;通过它可以提升学校形象,垫厚学校文化与实力;通过它可以提升学生质量,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发展。 通过校本研训,使全体教师关注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表现,学会反思,学会从课改的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固化成经常性的教学行动,从而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3 4 2 1 (1) 年轻教师偏多,部分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上和优质教育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他们缺乏教学经验,但他们工作热情高涨,有较强的上进心和充沛的工作精力。 (2)少部分中老年教师教学手段、学科知识老化,有职业倦怠思想。很多认为小学高级职称评好了,所以工作得过且过,不愿参加各类比武和各项竞赛,他们只求完成,不求质量。 (3)各学科的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不强,缺少市、县级的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坛新秀,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不够强。 (三)、有效开展地校本研训首先做好两方面工作: 第一级为校本培训办公室。 第二级为德育处、教导处、教科室、信息技术办四大职能部门。 第三级为教研组。 在管理运行的过程中,以“上级对下级调控,下级对上级负责”为枢纽,实现“三级组织”的有效、有机的联结,提高管理的整体功效。 (1)立足两个重点: 立足平时的态度表现和学期培训的业绩体现,实现过程性评价和绩效性评价的统一。 (2)分类评价: 依据培训项目和任务要求制定评价细则,在逐一量化的基础上形成终结性结论,实现项目评价和总体评价的统一。 (3)分层评价: 以教研组为单位,按照“指标控制”,有序开展组员自评、组员互评、教研组长初评、职能部门审评,教研组长和行政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mccpppo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