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病毒概述 一、病毒的概念: 病毒(Viruses)是一类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对抗生素不敏感、严格寄生生活、非细胞形态的最微小生物。 二、病毒特点 1、个体极小(以nm计),能通过滤菌器,形态多样。 2、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核酸构成,一个病毒体内仅含一种核酸,核酸以单链或双链形式存在。 3、生活方式为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病毒酶系不全,离开活体后无生命特征。 4、病毒以复制的方式增殖。 5、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四、人类对病毒的发现和认识过程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一)、病毒的大小 病毒粒子:发育成熟的病毒个体统称为病毒粒子 病毒计量单位:纳米(nm,1nm=1/1000um) 各种病毒的大小差别很大 (二)形态多样 弹状、蝌蚪状、球状、杆状、砖型 (二)形态多样 二、病毒的结构与功能 1、核酸(芯髓):为单股或双股RNA(或DNA),导入活细胞后可形成新的完整病毒,并致细胞病变。 2、衣壳:包围芯髓的蛋白质称衣壳,为二十面体或螺旋对称。具有抗原性、保护作用、吸附作用。 核酸和衣壳统称为核衣壳。 3、襄膜: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故对乙醚敏感。有的病毒在襄膜外还有剌突。 4、病毒的化学组成 核酸 蛋白质 多糖 脂类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一、增殖的方式 病毒缺乏生物细胞所具有细胞器、新陈代谢必须的酶系统和能量。其增殖,只能靠宿主细胞提供原料、能量、生物合成场所(细胞器)。 在病毒核酸指控下,合成病毒的核酸与蛋白质等成分,然后在宿主细胞内装配为成熟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体,再以特定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感染其它易感细胞,病毒的这种增殖方式称为复制。所需时间称为复制周期。 活细胞是病毒增殖的唯一场所 二、病毒复制的过程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及释放 1、吸附 首先是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通过静电引力发生的非特异性吸附。其次是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有选择性和有特殊亲和力的特异性吸附。它是病毒感染具有明显选择性的理论基础。 2、穿入 ①通过胞饮作用进入细胞, 如牛痘病毒 ②通过病毒与细胞膜融合后进入细胞,如疱疹病毒 ③病毒与细胞膜上受体作用进入细胞,如脊髓灰质炎病毒 ④病毒直接完整进入细胞内,如呼肠孤病毒 3、脱壳 病毒脱壳包括脱去襄膜和衣壳两个过程 ①脱襄膜,有的在与细胞膜融合时发生并向胞浆内释放核衣壳如疱疹病毒;有的在吞饮泡内发生如痘病毒。 ②脱衣壳,发生在吞饮泡内或细胞浆内。 4、生物合成 包括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一般为: DNA病毒(除痘病毒和虹病毒外)在细胞核中复制。 RNA病毒(含痘病毒和虹病毒)在细胞质中复制。 病毒脱壳后释放核酸,这时在细胞内查不到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病毒子,此期称隐蔽期或黑暗期。 5、装配及释放 ①无襄膜的DNA病毒如腺病毒,核酸与衣壳在细胞核内装配,细胞溶解后一次释放。 ②无襄膜的RNA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核酸与衣壳在细胞浆内装配,细胞溶解后一次释放。 ③有襄膜的DNA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在核内装配为核衣壳。 释放方式有三种: 一是移至核膜以芽生方式进入胞浆,获得核膜成分作为襄膜。并由此渐渐释放到细胞外; 二是通过核膜裂隙进入胞浆,从胞浆膜上获得襄膜,沿核周围与内质网相通的部位从细内逐渐释放。 三是复合病毒如牛痘病毒的DNA与蛋白质均在胞浆中合成,形成“未成熟颗粒”经再分化成为成熟颗粒,其中一部分通过细胞表面释放,大部分则通过细胞与细胞之间接触而扩散释。 ④有襄膜的RNA病毒 如副流感病毒,核酸与蛋白质在胞浆中装配螺旋状核衣壳,并在感染过程中使病毒特异性Ag成分(如血凝素、神经氨酸)整合于细胞膜上。当病毒以芽生方式通过细胞膜时,获得襄膜,并产生剌突。 第三节 病毒的分离培养 (一)动物的接种法 可用该动物的敏感病毒接种,如怀疑伪狂犬病料接种兔子;口蹄疫病料接种乳鼠; (二)鸡胚的接种法 目前常用鸡胚分离的病毒有正黏病毒、副黏病毒、痘病毒等。 (三)组织培养法 泛指体外的组织、器官和细胞培养。组织培养是分离和培养病毒以及进行病毒学试验研究的简便而有效的工具和手段。 第四节 病毒的其他特性 一、干扰现象与干扰素 (一)干扰现象 一种病毒(活病毒或灭活病毒)作用于宿主细胞后,可导致另一种在免疫学上有关或无关的病毒株不能在其中正常增殖的现象,称病毒的干扰现象。 注意:疫苗之间的干扰作用 (二)干扰素 1概念: 干扰素(IFN)是病毒或其它因素如干扰素诱生剂,剌激脊椎动物组织细胞(体外或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