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文世(二十五世).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熊明遇、熊人霖與熊志學在建陽:《函宇通》的刊刻 Xiong Mingyu, Xiong Renlin, and Xiong Zhixue in Jianyang (1645-1648): The Case of the Transmission of Western Learning in Jianyang and the Publication of Han yu tong 徐光台 Kuang-Tai HSU 臺灣新竹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 歷史研究所 一、前言 明清鼎革,明遺民熊明遇與熊人霖父子避居福建建陽,順治五年熊志學將熊明遇《格致草》與熊人霖《地緯》合輯為《函宇通》,並撰序出版。 因此熊志學與熊明遇父子在建陽的交往或關係,乃成為一個值得注意與研究的問題。 過去的研究提到熊志學是建陽刻書家與刊刻《函宇通》以外,對他的家世淵源、生卒年代與生平活動所知不多,不清楚他與熊明遇父子間的交往。 本文使用《潭陽熊氏宗譜》、《南榮詩文選》 、《鶴臺先生熊山文集》與《文直行書》中一手資料,來重建明清鼎革時期,熊明遇與熊人霖父子避居建陽的活動,熊志學與他們間的交往,以及《函宇通》刊刻的歷史背景。 研究熊志學在建陽書林刊刻含有大量西學的《函宇通》是個小題大作的問題,卻是一個西學在建陽傳播的實例,涉及多項因素。 首先,建陽,又稱潭陽,在武夷山南麓,明清時期屬於建寧府轄下八縣之一。倡導「格物窮理」的朱熹(1130-1200)在紹熙三年(1192)定居建陽西郊之考亭,生命中最後九年對建陽學風留下深遠影響。明末建寧府與建陽在教育方面就承繼與尊崇朱子學。 其次,從宋代起,書林也就是建陽崇化里書坊成為刊刻書籍的重鎮。 第三,在書林出版品中,順治五年《函宇通》是一個例外,因為它的出版成為西學在建陽傳播的一個重要案例,只是至今我們對此所知甚少。 因此引發筆者對以下問題的興趣:熊志學如何贏得熊明遇父子信任而刊刻《函宇通》? 為什麼在尊崇朱子學的建陽書林會出版這本非常特殊的西學合刻本? 游藝是熊明遇在建陽重要的學生,《天經或問》中大量收有《格致草》內容,因此我們需要追問《格致草》曾否在建陽教學,以及這與包括游藝在內的建陽士人有何關係? 已知熊明遇在《格致草》中批判包括朱熹在內的宋儒自然知識,那麼當時出版《函宇通》的熊志學是否覺察此一點? 筆者發現,熊志學(1605-1675)是建陽書林人,生於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卒於清康熙十四年(1675)。 熊明遇父子避居建陽,在同文書院任教,過了四十歲的熊志學在受教之列。 特別是熊人霖主持書院時,熊志學有志提振書林學風與建陽熊氏儒籍。 另一方面,熊明遇轉而私下教授游藝、熊山廌與魏夢賚三位學生《格致草》與通書。 熊志學認為熊明遇《格致草》與熊人霖《地緯》有助於朱熹格致之理,乃將二書合為《函宇通》出版,為士人對十七世紀自然知識回應留下重要作品。 二、《潭陽熊氏宗譜》中熊志學的家世淵源 在光緒元年刊刻的《潭陽熊氏宗譜》中,收有書林熊志學的家世淵源與個人略傳。 熊志學源自建陽熊氏。建陽熊氏出自南昌樟埠的熊秘(ca. 822- ca. 899)。 唐乾符年間(874-879)任右散騎常侍與兵部尚書,率兵入福建守溫陵(今泉州市)。為捉盜匪,來到潭陽(今建陽)義寧(今莒口鎮樟埠村),喜愛其地山水寧靜。時值黃巢之亂,決定遷居義寧,成為建陽熊氏始祖。義寧又稱熊屯。 第十三世時,熊祖榮始入離義寧三十五公里的書林。 後來他因其孫熊忠信(1216-1286)任提督而顯榮。 熊忠信生子三:天祐、天燧、天儒,分為恭、儉、讓三房。在十六世時,熊氏分為三房發展。此後《潭陽熊氏宗譜》就依照這三房的各自發展加以編纂。 熊志學為讓房之後。他是二十五世熊文世(1570-1639)的次子,哥哥熊志道。 文世公次子,行寧二,字魯子,號郭詹,生於萬曆三十三年五月十八日,卒於康熙乙卯年七月二十三日。 選邵武光澤縣儒學司訓。 明隆武丙戌年行在延平疏奏,進 太高祖皇帝《御製文集》。 召對穪旨,賞御前銀拾兩正,購求遺書。 奉旨纂修國史,翰林院侍詔未赴。書生面帝于載奇遘,惜遭國不造,遂南北棘阻。 授徒百人,著述《四書心印》、《易經衷旨》廣行于世。 妣楊氏葬月不平下。生子二,卜厯、楚珩。 三、明末熊明遇父子與 建陽熊氏的接觸 萬曆四十七年(1619)夏,熊明遇攜帶人霖由江西豫章前往福寧就任兵備僉事。過武夷山往福州,經過建陽書林與熊屯。熊人霖為兩地各留下一首詩。 崇禎十四年,熊明遇出任南兵部尚書。秋九,建陽令黃國琦(字石公)之母李太孺人七十壽。他是江西新昌人,與熊人霖同年進士,熊明遇撰文〈壽黃母李太孺人七十序〉為賀。 十五年,建陽熊氏重刻宋代建陽宗親熊禾(1247-1312)《勿軒先生全集》 ,請熊明遇撰〈重刻勿軒先生全

文档评论(0)

maritime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