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基本轨迹.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裴?頠?的崇有派。认为“夫至无者,无以能生。故始生者,自生也。” “自生而必体有”(他们的自生是在现有物体的基础上产生的)。玄学对魏晋士人玄、远、清、虚的生活情趣有很大影响。 3.5.2 道教创制与佛教传播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它源于远古的鬼神崇拜,是东汉时人张陵创立的。发展于魏晋,至南北朝时,首次使用“道教”一词。统一各个道教派别,与此同时,道教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宗教仪式和斋醮程序、道德戒律。所以说“道教”创始于南北朝。隋唐是道教的兴盛时期。道教的基本信仰与教义是“道”。认为“道”是“虚无之柔,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强调信徒“修道养德”,以便达到“得道成仙”之目的。道教最关心的是“人如何不死。”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东汉时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最初依附于玄学,最终则代替了玄学的地位。隋唐两代是佛教的鼎盛时期。此时的佛教盛行“般若学”和“涅磐佛性学。”“涅磐”是佛教用语,主要是指能洞照性空之理的智慧。一般指熄灭“生死”轮回而获得的一种精神境界。佛教更多的关注“人死后如何”。 南朝: 宋时僧尼三万六千人,佛寺一千九百多所。 齐时三万多人,两千多所。 梁时八万两千人,两千八百多所。北朝: 北魏中期僧尼达到七万七千多人,佛寺六千多所。 北魏末期到了二百万人,佛寺三万多所。 北齐二百多万人,三万多所。3.5.3 魏晋南北朝时的文化成就 (1)在科技方面祖冲之 《缀术》;贾思勰《齐民要术》;郦道元《水经注》 (2)在医学方面王叔和《脉经》;葛洪《肘后备急方》;陶弘景 (3)在文学方面“魏晋风骨”;建安诗人;陶渊明 祖冲之 葛洪 (4)在书法艺术上王羲之 《兰亭序》 :“魏碑” (5)在绘画艺术上宗教画;顾恺之《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才绝、画绝、痴绝” (6)在石窑艺术上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7)旅游形成于魏晋南北朝 3.6?隋唐:隆盛时代 3.6.1文化背景隋唐时期的用人制度:科举制度,大批中下层士子,凭借自己的学识和才能,堂堂正正的进入了仕途。 3.6.2 唐文化的宏大气魄(1)唐文化体现出了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忌的兼容并包的宏大气派。①在文化政策上,积极鼓励创作道路的多样化。②在意识形态上,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创造开放的氛围。 “儒、释、道” (2)广泛吸收外来文化玄奘取经 鉴真东渡3.6.3 唐朝是一个世界性帝国唐朝以强盛的国力建立了皇帝在国内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且有足够的魅力吸引各国首领前来贡拜。对外族和外国人,允许入境居住,参政作官,法律地位平等,保护通商贸易,允许通婚联姻,文化开放互融,外来留学人员云集。 3.6.4 唐代文化取得的成就 (1)文学诗歌 李白 杜甫 白居易散文 韩愈柳宗元传奇小说 《霍小玉传》唐代的词与变文 (2)书法欧阳洵 虞世南 颜真卿 柳公权 (3)艺术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3.7 两宋: 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勃兴 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粗放、外倾、色调浓烈的开放型文化,表现出一种外向、粗犷、豪华的特色。宋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表现出一种内省、精致、雅致的特色。 3.7.1 理学构建宋文化是以宋理学为奠基石的。两宋(北宋、南宋)理学由五位理学大家创制: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创始人是周敦颐,集大成者是朱熹,在理论上作出重大贡献的是二程,后世多称“程朱理学”。理学是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适应了宋代重建纲常的需要。 理学的思想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自然观方面“理本论” “理”或“天理”是宇宙的本原或根本,天、地、人、物都是因天理而存在,都是由最根本的理所产生出来的。认为万理皆来源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三纲五常”(西汉董仲舒: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五方面日常规范)。“存天理,灭人欲” (2)在人性论方面朱熹认为性是天理的体现,是形而上的本然状态;人禀气而生,是形而下的有形存在。人的这种本性(仁、义、礼、智、信)就是天理,天理从来就不可能有不善的状态。人的根本使命就是要认识人自身,并要克服那些不善的行为。 (3)朱熹还发展了“道心”和“人心”这两个概念。“道心”源于生命之正,是从纯粹的天命之性发出来的,所以是至善的;“人心”是从气质之性发出来的,可善可不善。 (4)在修养论上“学、问、思、辩、行”的学习方法宋代理学的价值:在于总结了先前儒家学者的贡献,回答了当时所能回答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使儒学真正摆脱了几百年来佛教与道教的冲击,重新恢复了权威和信心。 3.7.2 宋代文化的雅与俗1)士大夫文化——雅在文学上,诗歌“以议论为诗”“以文为诗”,诗风趋于雕饰

文档评论(0)

69522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