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幼儿园卫生保健健康教育讲座预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手足口病、伤寒防控知识讲座 培训时间:2015年6月7日 培训地点:中区分园二楼多媒体室 主讲人:张子华(德兴市疾控中心主任) 参加人员:中区分园各班级家长(签名附后) 手足口病概述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病原体抵抗力 病毒对75%酒精、5%来苏耐受; 病毒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 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 病毒可在外环境中长期存活; 病毒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 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 国内疫情概况 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手足口病病例; 1983年天津暴发柯萨奇病毒A16型引起的手足口病,5~10月发病7000余例; 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分离出肠道病毒71型病毒; 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从患者分离出2株肠道病毒71型病毒; 2000年山东省招远市暴发小儿手足口病,市人民医院接诊1698例,3例合并心肌炎死亡。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家畜、宠物等不感染,也不传播此病。 患者咽部排出病毒持续1~2周,粪便排出持续约3~5周; 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播(主要传播途径):接触患者唾液、疱疹液、粪便等。 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污染的用具、玩具、食具、奶具和寝具等。 空气飞沫传播; 经水传播; 院内感染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 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 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为最高; 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流行特点 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 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 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流行; 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现象; 暴发流行后常散在发生。 临床特点 潜伏期3~7天,无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初始表现发热、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皮肤疱疹;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受累;疱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一周内消退;病程约4~10天;极少数患儿可以伴有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疫情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传染源的控制难度大 手足口病的隐性感染比例很高,显性:隐性感染者1:100,而现有的技术和措施很难及时发现并隔离隐性感染者; 以轻型病例为主,农村偏远地区的患儿父母易忽视对该病的就诊治疗,亦不采取居家隔离等措施; 该病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极强,而患儿一般在被经过自我诊疗后方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手足口病的上述特点,决定了难以将控制传染源作为疫情防控的主导措施。处于传染期的患儿和隐性感染者的流动易造成疫情的扩大和蔓延。 (二)完全切断传播途径存在困难 (三)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 成人大都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低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因而有时会存在间隔流行的特点,即在人群中,主要是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生,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若此时暴发,短时间控制的难度也将很大且无疫苗接种保护。 防控措施 1.统一标准,明确病例诊断; 2.开展监测、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疫情流行动态; 3.规范开展疫情应对与处置,及早扑灭疫情。 严格按照推荐的诊断标准诊治病例,轻症病例以门诊对症治疗为主,重症病收住院诊治,注意隔离与消毒,杜绝不规范诊疗行为。 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重点加强医院产房、儿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儿、婴幼儿院内感染而导致严重后果。 流行期间及流行地区,在托幼机构及小学开展学生晨检工作,及时发现病例。发现有可疑疱疹的患儿立即动员家长对其进行家庭隔离治疗,直至病愈方可返校。 培训专业人员,提高防治能力;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防病意识; 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和饮食饮水卫生监督检查; 加强托幼机构和医疗机构预防指导和监督检查; 做好信息发布和媒体沟通。 伤寒概述 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本病又称为肠热病

文档评论(0)

yy5589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