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不要删除行尾的分节符,此行不会被打印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4
1.1设计任务 4
1.2原始资料 4
1.2.1热负荷资料(采暖季) 4
1.2.2媒质资料 4
1.2.3水质资料 5
1.2.4气象与地质资料 5
1.2.5工作班次 6
1.2.6运煤方式 6
第二章 锅炉型号及台数选择 6
2.1热负荷计算及锅炉选择 6
2.2.1热负荷计算 6
2.2.2 锅炉型号与台数的确定 9
第三章 水处理设备选择 10
3.1确定水处理设备生产能力 10
3.1.1锅炉总给水量 10
3.1.2锅炉补水量 11
3.2 决对水的软化方法 11
3.3 软化设备选择计算 12
3.3.1钠离子交换器的选择计算 12
3.3.2再生溶液制备方法和设备选择 14
3.4除氧设备选择计算 15
3.5计算锅炉排污量和决定排污系统 16
3.5.1锅炉排污量的计算 16
3.5.2决定排污系统 17
第四章 给水设备和主要管道的选择与计算 17
4.1 决定给水系统 17
4.2 给水泵的选择 17
4.3 给水箱的选择 18
4.3.1 给水箱的容积和个数 18
4.3.2 给水箱的安装高度 19
4.4 凝结水箱和凝结水泵的选择 20
4.4.1 凝结水箱的选择 20
4.4.2 凝结水泵的选择 20
4.5 主要管道和阀门的选择 21
4.5.1 自来水总管的计算 21
4.5.2 给水总管的计算 22
4.5.3蒸汽母管的计算 22
4.5.4 分汽缸的确定 22
4.5.5 主要阀门 22
第五章 送、引风系统的设计 23
5.1 计算送风量和排烟量 23
5.1.1燃料耗量的计算 23
5.1.2 送风量和排烟量的计算 24
5.2 决定送引风管道系统及其初步布置 24
5.3 决定风道和烟道断面尺寸 25
5.3.1风量计算 25
5.3.2烟、风道断面尺寸的确定 26
5.4决定烟囱高度和直径 27
5.4.1烟囱高度 27
5.4.2烟囱直径的确定 27
5.5核对风机性能 28
5.5.1风道阻力的计算 28
5.3.2 送风机的选型 32
5.3.3烟道阻力计算 33
5.3.4引风机的选择 36
第六章 运煤、除灰方法的选择 37
6.1 计算锅炉房的耗煤量和灰渣量 37
6.1.1耗煤量的计算 37
6.1.2灰渣量的计算 38
6.2决定贮煤场的面积 38
6.3决定灰渣场面积 39
6.4决定运煤除灰渣方式 39
6.4.1运煤除灰渣系统的输送量 39
6.4.2决定运煤除灰渣系统 40
第七章 锅炉房工艺布置 40
7.1锅炉房的组成 40
7.2锅炉房建筑布置形式 40
7.3锅炉房设备布置 41
7.3.1 一般原则 41
7.3.2 设备布置 41
7.3.3 锅炉房主要设备表 42
结语 44
第一章 总论
1.1设计任务
本设计任务是新建一集中锅炉房,以满足该厂A区生产、采暖通风、生活用汽的需要。
1.2原始资料
1.2.1热负荷资料(采暖季)
用汽部门 生产耗汽量、采暖耗热量 凝结水
回收率
(%) 介质参数
MPa 温度
(℃) 耗汽量
(t/h) 采暖耗热量(MW) 1~5号酿酒车间 0.9 饱和 5×3.5 50 1~3号酒库 0.7 饱和 1.0 90 成装车间 0.9 饱和 1.8 90 配制车间 0.7 饱和 0.5 85 粉碎、压曲车间 0.7 饱和 0.3 0 曲发酵室 0.4 饱和 2 0 生活区采暖 85/60 6.5 生产同时使用系数0.8
说明:在非采暖季,无采暖、通风热负荷,其他热负荷相同。
1.2.2媒质资料
Car=63.57%,Har=3.00%,Oar=1.79%,Nar=0.96%,Sar=1.54%,
Mar=5.9%,Aar=23.24%,Vdaf=16.14%,Qnet,ar=23810KJ/kg。
依据《锅炉及锅炉房设备(第四版)》中的附2-1的公式:
Q=K(KQ+ KQ++)+ t/h
式中:
Q、Q、、——分别为采暖,通风,生产和生活最大热负荷,t/h,由设计资料提供。
——锅炉除氧用热, t/h
、、、——分别为采暖,通风,生产和生活负荷同时使用系数,
K——锅炉房自耗热量和管网热损失系数,取1.10—1.15。
根据本设计的所给资料可知:
Q=K(KQ+)+ t/h
Q 、分别为采暖、生产的最大热负荷,为锅炉除氧用热,取1.0,
取0.8,取1.12。
根据任务书的热负荷资料可知:
Q=6.5MW=9.3 t/h
=5×3.5+1.0+1.8+0.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