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驭球结构力学课件CH14.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4-1 超静定结构解法的分类和比较 §14-2 基本解法的推广和联合应用 §14-3 混合法 §14-4 近似法 §14-5 超静定结构的特性 §14-6 关于计算简图的进一步讨论 * 朝静定结构的解法分类与比较 基本解法的推广和联合应用 混合法与近似法 朝静定结构的特性 计算简图的进一步讨论 力法类型 位移法类型 基本形式 力法 位移法 能量形式 余能法 势能法 渐近形式 (渐近力法) 力矩分配法、无剪力分配法 手 算 电算 矩阵形式 (矩阵力法) 矩阵位移法 手算时,凡是多余约束多结点位移少的结构用位移法;反之用力法。 结构形式 适宜的方法 超静定桁架、超静定拱 力法 连续梁、无侧移刚架 力矩分配法 有侧移刚架 位移法无剪力分配法、联合法 1、力法中采用超静定结构的基本体系 ↓↓↓↓↓↓↓↓↓↓↓↓↓↓↓↓↓ ↓↓↓↓↓↓↓↓↓↓↓↓↓↓↓↓↓ X1 画M,MP有现成的公式可用 2、位移法中采用复杂单元 只需推倒复杂单元的刚 度方程。整体分析不变。 变截面单元 变截面单元 单拱 单元 3、几种方法的联合应用(各取所长) 4I 4I 5I 3I 3I A B C D E F ↓↓↓↓↓↓↓↓↓↓↓↓↓ 20kN/m 4I 4I 5I 3I 3I A B C D E F ↓↓↓↓↓↓↓↓↓↓↓↓↓ 20kN/m 4I 4I 5I 3I 3I A B C D E F Δ=1 例题12-10 试用联合法求 图示刚架的弯矩图。 F1P k11 用力矩分配法,并求出F1P、k11 再叠加M图。 还有其它形式的联合应用,如力法与位移法的联合,力法与 力矩分配法的联合,力矩分配法与无剪力分配法的联合等。 ↓↓↓↓↓↓↓↓↓↓↓↓↓↓↓↓↓ ↓↓↓↓↓↓↓↓↓↓↓↓↓↓↓↓↓ X1 力法与力矩分配法的联合 画M可用力 矩分配法求 画MP可用 公式求 力法与位移法的联合 P P/2 P/2 P/2 P/2 对 称 反 对 称 对称问题按位 移法或力矩分 配法计算,反 对称问题按力 法或无剪切分 配法计算。 混合法的基本特点是:基本未知量中既有位移,有又力。 两个多余 未知力, 五个结点 位移。用 力法作。 六个多余 未知力, 两个结点 位移。用 位移法作。 合理的方法是混合法: 基本未知量:X1 X2θ3θ4 X2 X1 θ3 θ4 基本方程:变形条件、平衡条件。 变形条件: 平衡条件: A B C D E F ↓↓↓↓↓↓↓↓↓↓↓↓ 20kN/m 4m 4m 8m 4m 4m 3m ↓↓↓↓↓ 20kN/m X1 θ2 例15-1 ↓↓↓↓↓ 20kN/m X1=1 M 3 7 160 MP →110.3X1+7θ2+3400=0 160 7 1 - - = X M BD , 4 1 4 2 2 = × = M BC q q , 3 4 3 4 2 2 = × = M BA q q →-7X1+4θ2-160=0 X1=-30.3 θ2=-12.55 上部M图由叠 加得到,下部杆 端弯矩由刚度 方程得到。 69.91 50.21 =-37.65 =-12.55 MAB=1.5θ2 MCD=0.5θ2 =-18.83 =-6.28 37.65 18.83 12.55 6.28 M图 (kN.M) EI=3 EI=1 EI=3 EI=1 B A C D 1、分层法 (适用于竖向荷载作用) 两个近似假设 1)忽略侧移,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 ↓↓↓↓↓↓↓↓↓↓↓↓↓↓↓↓ 2)忽略每层梁的竖向荷载对其它各层的影响,把多层刚架 分成一层一层地计算。 ↓↓↓↓↓↓↓↓↓↓↓↓↓↓↓↓ 除底层柱底外,其余各柱端是 弹性固定端。故将上层各柱的 i×0.9,传递系数改为1/3。 柱的弯矩为相邻两层叠加。 刚结点上不平衡弯矩大时, 可再进行一次力矩分配。 2、反弯点法 (适用于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强梁弱柱结构) 假设:横梁为刚性梁,结点无转角。柱的反弯点在其中点。 P Δ h2/2 h2/2 Q1 Q2 Q2h2/2 Q Q1=k1Δ, Q2=k2Δ , Q1+Q2=P P 反弯点法(剪力分配法)的要点:(P407) 1)适用于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强梁弱柱结构(ib≥3ic) 2)假设:横梁为刚性梁,结点无转角,只有侧移。 3)各层的总剪力按各柱侧移刚度成比例地分配到各柱。 4)上层各柱的反弯点在柱中点处,底层柱的反弯点常 设在柱的2/3高度处。 5)柱端弯矩由柱的剪力和反弯点的位置确定。边跨结 点梁端弯矩由平衡条件确定,中间结点两侧梁端弯 矩,按梁的转动刚度分配不平衡力矩得到。 ② ② ③ ④ ③ ③ 12 12 1

文档评论(0)

119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