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书法已非写字汉字涂鸦变化无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代书法已非写字 汉字涂鸦变化无限 [复制链接] admin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admin 当前离线 注册时间 2011-4-21? 最后登录 2011-4-23?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323? 精华 3? 帖子 101? 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23: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从传统纸帛,到服装、摄影、装置、雕塑、建筑,高度图像化的时代,中国书法仅仅是写字、题字,还是在无限宽广的线条呈现空间里,寻求内涵的多变——   现代书法:书非书?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冬龄认为,现代书法与现代舞蹈一样,在理论上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书法定义。相对于古典书法而言,现代书法可以理解为前卫书法,亦是一种有现代意识的,对传统有所突破的大范围、大美术范畴的书法。现代书法要求作品本身不仅是一种风格的突破,更要有广泛的现代意识,贴近现代生活,与当代艺术对话。   接过王冬龄的名片,名字前没有任何修饰语,白底黑字,干净工整。而在名片的反面,却有一个随意涂画的“符号”:几条弯曲的线条横竖交叉,三个点分散在线条之间。仔细看,很像星座里双鱼座的符号,或许,还有别的答案。   这是王冬龄5岁小孙女的“作品”。“涂鸦也是天性,现代人更强调感性和直觉的书写。”   当下,书写的意义,或许就在于真实的一瞬。今夏,“书非书”杭州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在杭州开幕。距离第一届展览,时间已经过去五年。而对于陪伴着“书非书”和现代书法一路走来的王冬龄来说,那些触及心灵的审视与探问,远远不止五年。   线条的流转,笔墨的渗透,从传统纸帛,到服装、摄影、装置、雕塑、建筑、观念。高度图像化的时代,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中国书法仅仅是写字、题字,还是在无限宽广的线条呈现空间里,寻求内涵的多变?   本质:   书法线条具有无限变化性   小孙女活泼的手绘书写,意外的拙趣,不禁让人联想到中国上古时代陶瓷上的线条。比如陕西半坡仰韶文化的双面网纹陶壶,点、线、面和留白相互组合,显现出文明的记录。有趣的是,两者相距五千年,却构成了时空的对话。   “书法是最简单的文化艺术行为,靠一支笔,中国书法便在中国文化里延绵了几千年,写出了书法的生命,线条的灵性和美感。只有中国书法的线条是丰富并赋予变化的,这是世界上其他艺术所没有的。”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性,在王冬龄看来,无论线条、空间,还是布白和抽象,都有着充分的表现力,并与人息息相关。“但是,中国书法走到现在,进入了高等艺术教育的体系中,它的意义究竟是写字,还是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或者还可以有其他可发展,可外延的可能性?”   从第一届“书非书”所展示的平面、立体、雕塑、装置、影像、观念等艺术门类,再到第二届新增的服装、舞蹈、摄影等更多艺术形式,中国书法跳出了单一的表意系统和主流叙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阐释和表达。画家吴冠中用浓墨诉说着土地的质朴和情怀;建筑家王澍用飞檐解释着水平线条的流线之美;服装设计师吴海燕把王冬龄的书法“穿”在了模特身上……各种艺术门类,用各自独特的语言,与书法发生着一切可以发生的关系。   书法能为其他艺术带来什么?艺术又能为书法带去什么?作为“书非书”的发起者之一,王冬龄一直在思考。“没有任何一个艺术门类可以像书法这样,号召各个门类做这样一种融合、影响和交叉。跨界对话,不是追求哗众取宠的新闻效应,它是建立在严肃认真的思考建构上的展示。”   教育:   临摹之后的感悟与创新   2002年12月26日,中国美术学院成立了全国唯一一个现代书法研究中心,最先推出了现代书法方向的博士课题,开展了实验教学、论文选编等。“大学书法是不是光写得好看就行?设计课、建筑专业要不要开书法课?”王冬龄认为,“书非书”系列,为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书法提供了一个参照。   临摹,应是所有人儿时练习写字的第一课。在方方正正的九宫格里,对照着字帖,不用老师多说什么,自己便知道要点划对齐,结构平衡,学得越像越好。可究竟这一“点”为什么要这样“点”,谁也不能说清。王冬龄很不解,为什么初中有美术课,却没有书法课?“中小学美术教育体系中,应该把书法作为一个部分。很多人教学生临唐楷,小孩子确实写得很好,但时间都浪费在了刻意的临摹里,思维也被框死了。学习书法,临摹是必要的,但临摹过后,能不能有一些创新?”   当代艺术家邱志杰曾经临摹《兰亭序》一千遍,几乎要把整张纸给写黑了,这件作品后来成为了上世纪90年代观念艺术的一个代表,被美国现代艺术馆收藏。许江感慨,这是关于临摹的追问。“临摹的内涵在迁移,外延在拓展,临摹是与古人对话的方式,从摹形、摹迹到摹神、摹心。”   争议:   思维定式是一种束缚   多元化的书写体验,对传统书法而言,是挑战、解构,甚至颠覆。争论之声,从1995年王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