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真正的温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的童年过得很孤单。四岁那年,不知什么原因,父母将家从人口密集的乡村搬到了一个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也就算了,最不能让我容忍的,是不通水电,饮水要到很远的山里去挑,照明则是点的煤油灯。尽管日子清苦,却总见忙里偷闲的母亲不知从哪弄来的书,就着煤油灯的光亮,一看就看得入了神。无所事事的我,在母亲的影响下,竟也捡起她看完的书,似懂非懂地看了起来,以此打发那无数个漫长的夜晚。   母亲是那个时代农村少有的读书人,守着清贫的日子也能坚持读书,偶尔还见她提笔写字,写出来的文章竟也笔墨生香。在母亲的影响下,我爱上了家乡的山和水,尤其是鸣凤山和沮河水。进初中后,由于家庭因素,我的性格变的更加孤僻、沉默,寡言。因为没有别的爱好,看书写字,成了我唯一生活之外的乐趣。念初中的时候,学校成立了文学社,起名《萤光》。萤光,正如星星之火,燎燃我们每一颗童心,去怀念中用文字记录,去记录中幸福成长。   记得《萤光》杂志第八期的卷首语是邀请县文化馆李继尧老师写的一篇精短散文《是山精水灵,是地上的星星》。里面的内容谈到了从我们县城走出去的一位全国著名作家张映泉老师,还有文学季刊《沮漳文学》。杂志的彩页有介绍本县的几名优秀作家,其中彭善良老师的照片与代表作和简介都在上面。在那一期刊物中,我的一首十六行现代诗歌也第一次变成了铅字,和这些让我无限仰望的名家作品同刊一书,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让我从此更加迷恋上诗歌。   《萤光》成了我追求文学梦的新起点,从此我知道了家乡有一批爱好文学的人,知道了代表地方最高级别的文学期刊《沮漳文学》,我一直怀着神圣而又敬仰的态度去瞻仰她,却无缘亲近,也没有机会眼见她的面容与里面的墨涵。   家庭生活的艰辛,让我过早地离开了学校,在南下打工的岁月里,我饱受人间的辛酸与现实的无奈,心灵无助的寂寞与对故乡山水的眷恋。在这个时候,异乡黑夜的空虚与疼痛,让我拾起了这支曾经满怀希冀但稚嫩的笔,开始记录一些零碎破乱的思想,以及对故乡山水的思念,来驱散心中的那份冷漠与孤单。   却不曾想到,我的漫不经心的写,无意间在网络上有了一点儿小小的名气。文章发表后,得到了很多文学网友的赞赏,还获得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奖项。这着实让我欣喜不已,原来我这样的作文,居然还有人欣赏与认可。   欣喜之余,让我又一次想起了故乡的《沮漳文学》。多年不回家了,不知道家乡除了张映泉老师和彭善良老师外,是否又有文学新人出现呢?《沮漳文学》还在如期举办吗?如果我的作品能上家乡的期刊,该是多么的荣幸呀,虽然只是一个县城创办且连期刊号都没有的一本杂志,但是,在我心中总感觉比上国家正规期刊还要骄傲。因为,那是我家乡文人创办的期刊,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20万熟人眼中透射出来的羡慕与赞赏。   于是,在一个比较闲暇的时间,我打开电脑,进百度搜索,随意打出远安文人四个汉字,列表一出来,就看见了一名名叫谭岩的远安作家的新浪博客,点开一看,里面有很多全国各地文学期刊刊发他作品的目录及封面,还有他本人的简介,知道他有两本散文集已由国家正规出版社出版,是湖北省的签约作家。   原来我的家乡竟然出了一位这么优秀的作家,之前读书的时候怎么没听说过呢?张映泉老师,我也只知道他的中篇小说《桃花湾的娘儿们》在当时家乡人们的口中议论很大,除此之外,我不知道他还有别的什么作品,在中国文坛上引起骚动。现在在我眼中出现的谭岩,我感觉他在创作上的实力不亚于张映泉老师。于是,我在他的博客里面留言,说我是一名在异乡打工的远安人,是80后的一名文学爱好者,希望能得到谭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信息发出去后的当天下午,我就收到了谭老师的回言,在我一篇获奖散文的后面说了寥寥几句:你好!文章写的很好,加油,祝贺多获奖!第二天上午,又一家乡文友在我博客里留言了:你好!你也是远安的?文章写的真好。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博客文学圈子《沮漳文学》,同时,欢迎你走进家乡的《远安论坛》,里面有一版块是专门为家乡文学朋友创建的,取名为《沮漳文苑》。相信你的作品走进去,定能给家乡的文苑蓬荜生辉。   就这样,我在加入《沮漳文学》博客圈子后,紧接着就走进了家乡的《远安论坛》,在《沮漳文苑》版块里面小心翼翼地发起了我的拙作。   文章发表后,引起的肯定还是很不错,但是吸引的读者并不是很多。但我一直感到很幸运,因为里面有好几个思想纯粹,对纯文学十分尊重的文学朋友自始至终都对我的作品和人品尊重与肯定。几年过去了,让我在这里一直虔诚地耕耘,低调而又活跃。   2010年,我的一组诗歌被《沮漳文学》刊登在首页的文学新锐栏目,并刊登了我的个人简介。收到样刊和稿费后,捧着清秀的刊物,用手轻轻像抚摸恋人的脸庞一样,抚摸着扉页上用朱红色题写的“沮漳文学”四个艺术楷体字,心中升起了无限的温暖,像一汪清泉,涓涓细流。里面的每一行文字,都如沐家乡春天的小雨,滋润、清甜。惊奇的是,让我再一

文档评论(0)

sMDHVSLY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