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 国际环境法 一、国际环境问题的来源 (一)国内的环境污染物的正常循环流动过境形成污染。如越境大气污染、酸雨或水污染。 代表案例:特雷尔冶炼厂事件(The Trail Smelter Dispute) 特雷尔冶炼厂(The Trail Smelter)是在面属加拿大的哥伦比亚的特雷尔的一家北美洲最大的冶炼厂,是加拿大一家私人的冶炼厂。该厂从1896年开始冶炼锌和锡,由于提炼的矿物质含有硫磺,烟雾喷入大气层后生成为二氧化硫。对1930年,每天喷入大气的二氧化硫约达600到700吨。这股气体随着上升的气流南下,越过特雷尔以南约11英里的加美边界,在美国华盛顿州造成严重的污染,该地的庄稼、森林、牧场、牲畜、建筑物受到大面积的损害,成为历史上最严重的一件跨界污染事件。 美加两国于1935年4月15日签订“特别协议”,组织仲裁法庭解决此项争端。仲裁法庭于1941年就本案做出最后裁决。特雷尔冶炼厂案是第一个有关跨界损害的案子,是迄今唯一的关于跨界空气污染的国家责任案件,也是适用严格责任的典型案例。它在以后的关于跨界损害的国家责任的国际法上的准则具有了特别岔义。作为最早的案例,特雷尔冶炼厂案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受到了多方极高的评价。 (二)大规模开发自然资源活动带来的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破坏。如过度开采湿地、热带雨林及沙漠化。 热带雨林——“地球之肺” 湿地——“生命的摇篮”,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指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三)人类长期开发自然资源、排放污染物积累产生的全球环境改变,如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等。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 其后果: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海啸 环境问题的成因: 1、大众普遍缺乏环境意识 2、政府建造城市忽视环境问题 3、科技发展水平不足 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历史: 1.从本世纪2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国际环境法的萌芽期。这25年中,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登记,签订环境资源的国际公约仅有3件,其中最早出现的是1921年日内瓦签订的关于油漆中使用无铅的公约。 ??? 2.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前是国际环境法的初步成长期。在这25年里国际环境法得到初步的发展,环境资源的国际公约共56件。 从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到1982年内罗毕会议是国际环境法的蓬勃发展期。1972年6月5日到16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以前,人们往往把环境问题看成孤立的局部的问题,通过这次会议,树立了全球一体、保护生物圈的整体观念。《人类环境宣言》与《世界环境行动计划》一起,被113个与会国一致通过,并得到1972年联合国大会的确认。会后的十年,签订国际公约共40件。可以说,人类环境会议标志着原则性的全球环境法的诞生,是国际环境法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4. 内罗毕会议后到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国际环境法的成熟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2年5月10日至18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了特别会议。会议总结了人类环境会议以来的工作,规划了以后十年的工作,会后发表了内罗毕宣言。:《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5),《关于消耗臭氧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87),《核事故及早通报公约》(1986),《核成故或辐射紧急情况援助公约》(1986),《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1989)等等 出现了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高潮。 5、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又名地球首脑会议(The Earth Summit),于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大会在国际环境法方面取得的进展,突出的是:(1)通过和签署了5个文件,其中4个文件,即《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另一件是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虽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它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是一个比较好的文件。(2)《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已经生效,是强行法,具有现行国际法最强的法律约束力。 国际环境法的渊源 1.国际环境条约:框架公约 2.国际习惯:污染者负担原则;环境影响评价 3.软法:无具体权利义务的规定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一、资源开发的主权原则和不损害国家管辖范围外的环境原则 二、国际合作原则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 四、预防原则 五、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