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项目(一).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文教育项目(一) 一、项目背景 1、启蒙教育――学习做自己的主人 我们曾经看过一部影片《天地乾坤》,整部影片没有一句话,只是用镜头呈现客观的现实。影片分为两个部分,前部展示的是传统生活和传统文化之美――在非洲草原上,少女头顶着物品婀娜走来;劳动者赤着脚在土地中搅拌着泥浆,如同舞蹈;恒河岸边静修的僧侣;还有简单而洁净的传统建筑;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地交流。在后半部中,充斥着全是现代化城市中的镜头――杂乱的堵车、黑压压的高楼;股票交易所中亢奋的人群;电视广告里极尽挑逗的画面。我们在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有一个深切的感受――现代人为什么会浸淫在现代化、城市化的生活中难以自拔?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从小就是在城市化、现代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我们从来没有领略过除了现代化以外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如同看《天地乾坤》,要是没有前面宁静而美丽的传统氛围下的生活作为比照,我们很难真切地感受城市中的现代化生活带给人们的是怎样巨大的压抑和焦躁,我们会理所当然地认定这一切原本是再正常不过的。 吴方笑薇曾经说,现代的年轻人是无根的一代,他们认为蔬菜就是从超市中来的,钱可以由取款机中出来,不懂得劳动本身的辛苦、珍贵与幸福。国内一位权威的熊猫研究专家去一所小学给孩子们讲熊猫,他问孩子们熊猫是在哪里生活的,全体小孩子无一例外地说,熊猫是生活在动物园里的。如果一个人出门就可以看到麦当劳,打开电视就是洋快餐的广告,他在选择外出就餐的时候,怎么还会想到传统的中餐同样可以做到快捷、便利而更富有营养呢? 城市将人们集中到一起,人们在生存空间最小化之后,思想的空间必然随之萎缩。不是每个人都心甘情愿地接受单一的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而是客观上在拥挤的城市中,已然没有了多样性文化存在的前提条件,人群根本是在无从选择的情况下只能去“选择”单一模式下的东西。所谓“知情权”不单是指政治生活中的,它更应该是生活本身的一种权利。关于生活的意义、方式和内容,我们应该首先了解前人在几千年的历史里面,在没有过多物质、技术和享乐干扰的情况下,都探索到了什么。传统的信仰、文化和价值观,更接近自然,更强调人与土地与群体与劳动本身的紧密联系,同时对于过度囤积和浪费物质、过分迷恋甚至崇拜技术的生活有着高度的警觉。在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被突出的不是自我,而是人群的共性;要改变的不是外在环境,而是我们内在膨胀的欲望、惰性和贪婪。 在现代社会,我们似乎面对更多的选择、拥有更多的自由。而事实是,更多的人变成了欲望和物质的奴隶。因此,在人们选择自主的多样性的生活之前,应该有一种符合人群共性的基本的开启教育。这种教育不是灌输给人们统一且终极的知识,而是引导人们自觉地寻找自己内心需要的方向,开始一种自主的成长过程,不断增强自我反省的能力,而终于能够驾驭自己的情感、欲望,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 2、从“心灵环保”到“人文教育”――瀚海沙的探索 2004-2005年,由PCD支持的“瀚海沙心灵环保”项目共开展近两年。我们在落实项目工作的同时,也在经历心灵和思想上的探索与进步。回想在瀚海沙成立之初,我们对于荒漠化问题比较单一且狭隘的认识,到后来经过学习和考察之后,逐渐了解生态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最后,我们最终确立了内在荒漠化决定外在荒漠化的思路,于是我们的视野跳出了单一的荒漠化问题,走入了文化、走入了人的内心世界,就此有了“心灵环保”项目。 两年的时间里,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仅仅认识了内在与外在的关联仍然是不够的。当我们向公众传播甘地的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不断有人有疑问,为什么一个关注生态问题的组织,却“不务正业”地讲这些看似很务虚的东西?更多的时候,参加我们活动和接到瀚海沙电子杂志的朋友对于“心灵环保”的理解常常也停留在生态保护的单一层面上。 对于我们来说,生态问题已经不是瀚海沙向公众普及的一种专门的意识,而是通过我们的工作,在公众内心建立起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具有自主和自觉的成长性。对于环境的关心和相伴生的行为,应该是这种力量坚实成长的必然结果,而且,它的效应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待生态问题,而是应该很自然地延伸到所有社会的层面。瀚海沙并不只是培养公众的生态意识,而是希望培养公众的健全人格和生活态度,使之对于诸多社会问题(包括生态问题)主动关注并参与。因此,我们感到项目和工作内容如果仅仅限定为“心灵环保”是不够的。在下一个项目周期,我们准备将“心灵环保”改为“人文教育”项目,这样一来,既避免了公众不必要的误会,更能极大地拓展我们工作的广度。 “人文教育”说到底就是素质教育,涉及到情感、观念和行为。情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我们项目操作中有关动物和自然生态主题的讲座和看片会就是关于自然和生命的情感开启;游览活动主要在一些名胜古迹,同时穿插相关的讲解,也是开启人们对传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