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叶类及全草1_幻灯.pptVIP

  1.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容   一、面部美容:使面部皮肤光滑、白嫩、柔软,治疗蝴蝶斑、雀斑、老年斑的功效。 二、美发:洗头后抹到头上可以止痒、防止白发、脱发,并保持头发乌黑发亮,秃顶者还可生出新发。 十三、枇杷叶 为双子叶植物蔷薇科 枇杷的叶。 《本草纲目》:枇杷叶,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矣。 (一)植物形态 长绿小乔木,小枝粗壮,被锈色绒毛。叶互生、革质;叶片长椭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圆锥花序顶生,长7~16cm,分枝粗壮,具淡黄色绒毛;花芳香,萼片5;花瓣5,白色。梨果卵形、扁圆(卵)形或长圆(卵)形,黄色或橙色,肉甜。种子圆形或扁圆形,棕褐色、有光泽。种子1至数粒,花期9~11月,果期翌年4~5月。 (二)地理分布 种于村边、平地、坡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四川、湖北有野生。 全年可采,晒至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晒干。置干燥处。 (三)保健作用 味苦,性微寒。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吐。 药理研究 所含苦杏仁甙在下消化道被微生物酶分解出微量氢氰酸,后者对呼吸中枢有镇静作用,故有平喘镇咳作用。 枇杷叶的甲醇提取物中的倍半萜葡萄糖甙和多羟基三萜烯甙可显著降低遗传性糖尿病小鼠的尿糖,并且后者还可降低正常小鼠的血糖。 附方 1.治肺热咳嗽:枇杷叶9g,桑白皮12g,黄芩6g,水煎服。或蜜炙枇杷叶12g,蜜炙桑白皮15g,水煎服。 2、治百日咳:枇杷叶15g,桑白皮15g,地骨皮9g,甘草3g。水煎服。 3、回乳:枇杷叶(去毛)5片,牛膝根9g。水煎服。 4、治面上生疮:枇杷叶,布擦去毛,炙干,为末,食后茶汤调下二钱。 食 方 枇杷叶粥: 取枇杷叶15克(鲜品加倍),大米100克,清水适量。先煎枇杷叶,去渣取汁,入米煮粥。本品清肺和胃,降气化痰,枇杷叶润肺养胃化痰,大米补中益气。尤适宜气阴两虚而发热的患者食用。 枇杷藕: 选取鲜莲藕400克,枇杷叶10克(鲜品加倍)。将莲藕洗净切片,枇杷叶洗后摆放在盘底,然后把切好的藕片摆放在上面。莲藕健脾止泻而能清心火。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火清,则全身火热之势退。本品先苦后甜,回味无穷。非常适合于夏季冰镇后使用。 桑叶枇杷茶: 选取桑叶、野菊花、枇杷叶各10克。将上三味制为粗末,代茶频饮。 本品桑叶、菊花清肝泻火,祛风化痰解表。适合于肝阳上亢,肝火犯胃所致的头重脚轻,口干口苦以及血压升高等症状。另外本品兼具解表功效,对风热感冒之咽喉疼痛、发热、咳嗽气喘、咯吐黄痰等亦有效。 注意:此三味均是寒凉之品,饮茶后若出现脘腹、少腹冷痛,泄泻,即刻停用;素体阳虚怕冷之人慎用。 (三)保健作用 甘、淡,微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浊,淋病,口舌生疮。 适用人群: 1、孕妇忌服。 2、肾亏尿频者忌服。 3、不宜久煎,入食以鲜品为佳,煮粥时宜稀薄,不宜稠厚。 含有大量的黄酮、内酯、多糖、叶绿素、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素。 淡竹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香豆素类内酯营养素,具有良好的抗自由基能力; 其抗衰老、抗疲劳和免疫调节作用与花粉相当; 降血脂和血胆固醇作用与银杏叶提取物相似; 抗菌、消炎和抗病毒作用与茶多酚相似; 镇咳祛痰,清热解毒效果胜竹沥一筹,是理想的纯天然保健营养素。 附 方 1.竹叶汤:治眼赤。淡竹叶10g,黄连4枚,青钱20文,大枣(去皮核)20枚,栀子7枚,车前草10g。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以洗眼,每日6~7遍。忌猪肉。方中淡竹叶配伍诸药有清热除烦,利尿之功。 2.单味煎汤,代茶饮,预防喉痛。 十、紫苏 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的带叶嫩枝。以茎、叶及子实入药。紫苏属于综合交叉商品即可药用,是临床常用药,又能食用,入药形式以茎称紫梗,叶又称苏叶,解表,子又称苏子、黑苏子、赤苏子,是苏子降气汤的重要成分。 (一)植物形态 紫苏高60~180厘米,有特异芳香。茎四棱形,紫色、绿紫色或绿色。单叶对生;叶片宽卵形或圆卵形;边缘具粗锯齿,两面紫色,或面青背紫,或两面绿色。轮伞花序2花,组成项生和腋生的假总状花序;花冠紫红色成粉红色至白色,2唇形,上唇微凹,下唇3枚。小坚果近球形,棕褐色或灰白色。 (二)地理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长江以南各省有野生,见于村边或路旁。 紫苏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排水良好,沙质壤上、壤土、黏壤土,房前屋后、沟边地边,肥沃的土壤上栽培,生长良好。前茬作物以蔬菜为好。果树幼林下均能栽种。 (三)保健作用 紫苏叶性味辛温,具有发表、散寒、理气的功效。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等。 紫苏子性味辛温,具有消痰、润肺、宽肠的功效。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 紫苏梗味辛,性温。归肺、脾经。理气宽中,止痛安胎。 紫苏因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