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巧妙应对课堂预设危机.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如何巧妙应对课堂预设危机   【摘 要】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呼唤科学的预设,更渴求精彩的生成。面对课堂上的非预设因子,教师不能一味地捧住教案不放,采取回避的态度,视而不见,也不能一味地跟着学生的思路跑,导致教学效益低下,甚至完不成教学任务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面对各种非预设信息,教师应以科学的策略巧妙应对,把一个个意外转变成有效的教学资源,使师生共同享受数学的乐趣,让课堂因“差错”而精彩,这更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   【关 键 词】 预设;教学艺术;课堂   一堂好的数学课,既要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为达到这样的课堂教学境界,教师往往煞费苦心,做好种种近乎完美的教学预设,殊不知课堂瞬息万变,面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又岂能死搬教条?做好教学预设是很有必要的,有准备才能打胜仗。然而一名好的数学教师,绝不是在课堂上简单机械的再现教案,而是应不停的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巧妙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危机,同样也会让课堂因差错而精彩。以下是就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策略一:将错就错   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能被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请同学们任意说一个数,老师很快就能判断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可谁知我话还没说完,一个学生把手高高的举了起来,“老师,我知道能被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就是个位上是0、3、6、9的数都是能被3整除。”看来这个学生可能是受到了《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干扰,我只得改变原先的教学设计,将错就错追问道:“好,那我写一个个位是3的数你看看,13它能被3整除吗?”这位学生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喃喃地说道:“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光看个位还不行。”“聪明!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光看个位确实是不行的,接下来我们就探究一下能被3整除的数还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真实的学习过程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但它却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一次次认知的飞跃。这种错误的理解,看起来好像是随意而为,可它反映了学生大胆的猜想,如果老师简单粗暴的否定这一结论,很可能扼杀学生类比推理的思维萌芽。于是我将错就错,引导他自己推翻自己的结论,既达到了不攻自破的目的,又在不知不觉中转入了正题。   策略二:将计就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极富挑战性。开放的学习和评价方式使得整个课堂更加难以掌控,很多难以预料的事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即便是老师的预设再全面、再完美,没准也会弄出点“乱子”来。这就需要老师在课中进行反思,必要时来个将计就计。   一次我在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新课还没开始,一个学生不屑一顾地说:“老师,我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算法,只要用底×高就可以了。”话音刚落,课堂一片哗然,因为大家全都会做了。我一下慌了神,原先精心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一下子全泡汤了。学生都学会了,这课还有讲的必要吗?我很快冷静下来,“学生知道结论未必知道公式的由来,何不来个将计就计?”接下来我改变了原先的设计,首先肯定了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然后接着说:“数学是一门科学,可不能凭空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要用底×高来计算,数学家们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了验证,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数学家,用手中的学具去证明一下吧!”   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有的独立操作,有的小组合作,有的相互讨论,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料,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课后反思时我不禁感叹:真实的学习过程莫过于就是如此了。   策略三:适度干预   “树上有十只鸟,用枪打死了一只,还剩多少只”的经典案例也许大家并不陌生,在数学课上,很多非数学信息或非本节课重点的数学信息一旦处理不好,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民主平等是人格意义上的平等,老师必须充当好“平等首席”的角色,必要时进行果断的裁决,把那些与我们期望的结果毫不沾边的信息一脚踢出去,以免混淆是非,本末倒置。   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老师拿出两个体积非常接近的长方体,让学生来判断它们的体积的大小,目的是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争论:“通过观察无法准确判断体积的大小,需要找到一种计算体积的方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但令我没想到的是学生仅仅围绕“比较”二字,得出的信息就让我几乎晕了过去。他们为了比较出谁大谁小,有割的、有拼的、有的还采用放在水中浸泡等等。整个课堂热闹非凡,然而却没有哪位同学能一语中的。我只好终止了他们的想法,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探究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去计算它们的体积上。一场纷争才得以平静下来,确保了学生接下来拥有足够的经历和时间去获取了必须的和有价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