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文本使用方法谈
【摘 要】语文课本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语文教师应基于文本,吃透文本;利用好文本,善于对文本进行更理性的把握;超越文本,以独特的视角对文本有新发现、新感知;回归文本,体现对文本解读的更高层次。
【关键词】语文教学 使用文本 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81-02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提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问题。挖掘并利用课程资源,实现语文课程改革,是全体语文教师共同的任务。但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广大语文教师往往局限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都不是有意识自觉地进行。语文课本蕴蓄的教育资源丰富,要想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已不容忽视。要利用好语文教材,教师必须对教材有个人独特的感知。
一、依托文本,“参透”文本
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指出:语文教学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本身搞好。每篇文字,都有作者自己的思考,融进作者的思想,而且这种思考和思想,往往与作者经历和人生际遇密不可分。因此,研读语文文本时,必须“参透”作品的题旨,而不是蜻蜓点水、隔靴搔痒般地去理解课文。如苏轼的《赤壁赋》,作者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既有对壮丽河山和英雄人物的热情礼赞,也有对人生和历史的深沉思考。作者在抒发哀怨之情时,对于“人生无常”并不甘心消沉,而是从庄子的机械相对论中寻找人生之路,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倡导的是一种达观超然、宠辱不惊的自然境界。语文教师必须将这一点“参透”,才能带动学生去真正理解文章的精髓。
此外,传统的语文教学在分析文章内容、总结作品题旨时,往往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或套路,即流于对课文内容进行重复性归纳,把渗透了作者灵性的文字变成了没有灵魂的僵化的符号。长此以往,学生不但难以领悟文章的精髓,反而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那么,怎么引领学生“参透”文本办呢?笔者认为,必须引导学生理性探究主体的深层心迹。例如教授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有的老师分析文章题旨时,往往只是作一般性解读:要成就一番事业,要想得到真正的、有价值的收获,必须具有三个前提条件――坚定不移的意志和毅力、坚强的体魄和力量、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帮助,即“志、力、物”三者,同时,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这样解读只是停留在浅层次上,缺少延伸和拓展,很难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针对此种情况,老师只有从王安石写游记的“过程”,探究他写游记的“心路”历程,才能让学生从王安石的内心变化中摄取更有价值的东西:王安石从一次普通的游记山活动中悟出诸多道理,是因为他能以思考的眼光观察天地万物及生活,看似游山玩水,实则在读无字书;平常人注意的往往只是直接经验,但王安石却能在游褒禅山的经验上进行辩证思考。如从游人在前洞和后洞的不同的数量分布中悟出“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的道理;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中悟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的道理,在此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引申出“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结论。作者将此次游山“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教训提炼升华到哲理层面,领悟了“志、力、物”三者的关系。“深思、慎取”的观点源于对“距洞百余步”的“仆碑”上记述山名文字的辨识与解读。后人因“其文漫灭”而不加考证,想当然地称之为“华山”;王安石因为有志考辨山的得名由来,又有能力和力量对“仆碑”上记述山名文字的辨识与解读,能透过事表,从中辨别真伪,这是作者处处留心,认真、仔细考究,采取“慎取”态度之故,从而悟出“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则又是“深思”的结果。“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观点水到渠成。可见,以教材信息为据的分析不同于传统的主题思想归纳式解读,这种分析对学生来说更有启发性,对语文教学更具渗透力、更具哲理性、更具活力、更加有效。
二、利用好文本,善于高屋建瓴地对语文课本进行理性的把握
高中语文新教材分为必修教本和选修本,怎样用好“必修本”,避免随意处理“选修本”,尤其是怎样充分发挥“选修本”的“选”的作用呢?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四个拓展迁移的方法,作引玉之砖,供同行参考。
1.揣摩归纳法。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是文言文单元,塑造的是一组古代人物形象:临危受命、智勇双全的烛之武,智勇双全的荆轲,有能言善、变善于应变的刘邦,还有一介武夫项羽的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等等。教师在完成必修课教材课文的形象比较分析之后,可以将触角延伸到选修课里去比较阅读。如教读《荆轲刺秦王》,分析荆轲与读本中几位说士性格的不同,荆轲明知“一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趣味的手工创意--向日葵》-美术课件.ppt VIP
- 派出所民警先进事迹材料三篇 .doc VIP
- VIVITEK丽讯RU76953使用说明书.pdf VIP
- 原调正谱bE边疆的泉水清又纯钢琴伴奏联考.pdf VIP
- 泳池工程施工设计方案(3篇).docx VIP
- 少儿水粉 玫瑰庄园—美术课件.pptx VIP
- (一模)贵阳市2025年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一)地理试卷(含官方答案).docx
- 《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
-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原卷版).docx VIP
- 苏J9508室外工程-标准设计图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