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服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鄂尔多斯服饰   摘 要:鄂尔多斯妇女盛装服饰是民族识别的标志。作为一种凝聚力,服饰把族人吸引在一起,形成集团的统一力,增强了集体的战斗力,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本能;其次,它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是婚否的区分符号;再次,它也是财富的象征。由于蒙古人自古以来都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在他们的生活中,除了畜群外,只有服装和佩饰最适合用于表现财富;第四,鄂尔多斯盛装服饰也是空间与时间的代表,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穿着不同的衣服;最后,宗教意识也在他们的服装上表现出来。从鄂尔多斯人生活中的各种刺绣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佛教的虔诚,宝伞、法轮、宝瓶等宗教图案,以及各式长盘图案时刻都阐述着他们对生活的热情。   关键词:游牧文化;鄂尔多斯;服饰;游牧民族   中图分类号:K8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3-0017-04   鄂尔多斯高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鄂尔多斯蒙古人世世代代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休养生息,繁衍子孙,为整个蒙古民族服饰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他们是蒙古民族的化身,以精美的传统服饰和严谨的传统礼仪闻名于整个蒙古部落。   鄂尔多斯蒙古族传承元代蒙古宫廷服饰文化,结合北方游牧民族特色,同时吸收汉文化营养,但最终保持了原有的传统和地区特色,充分展示了其文化的顽强性和包容性,创造了独具魅力的鄂尔多斯服饰艺术,成为最独具特色的内蒙古地方文化,而在鄂尔多斯各类服饰当中,鄂尔多斯蒙古族妇女盛装服饰成为其中最独特的风景。   一、鄂尔多斯妇女盛装服饰   蒙古族部落的服饰种类繁多,而鄂尔多斯妇女盛装服饰是蒙古族女性服饰中最具代表性,最精致,也最能够体现蒙古民族服饰特点。   鄂尔多斯妇女盛装服饰(图一)一般为已婚妇女穿着,未婚女性不能穿。鄂尔多斯女装在结婚前后有很大的差别,未婚女子不能戴圆顶帽,装束相对简单、素雅,而已婚妇女服饰则以华丽、精美著称于世。   鄂尔多斯服饰特别注重头部的装饰与打扮。人们认为头部是一个人朝气、幸运的象征,所以妇女们都非常注重头饰,头饰也成为最具魅力的部分。女性婚前都戴一种体积很小的耳坠,但足有一斤重,上饰方古、4个陶纳勒喜、吉祥银盘蚕,只有最下面的部分像平常所见的耳坠,在结婚时则戴上大耳坠。   鄂尔多斯女性不仅喜欢贵重的头饰,也喜欢扎头巾,头巾的颜色多种多样,根据年龄、性别而各取所好。头巾的质地有布、麻、绸、绢等,姑娘和媳妇的头巾缠法不同。姑娘缠头巾不封顶,缠一圈后,在右侧系一活结,把穗头垂及肩;已婚妇女有“不能露顶”的习俗,缠头巾不仅要封顶,且不留头巾穗头。   鄂尔多斯蒙古人男女都系腰带,腰带长丈余,颜色绚丽。鄂尔多斯女子出嫁时有由父母或婆家收取腰带的习俗,婚后妇女们被称为“布斯贵浑”,①代替腰带的是紧身长短坎肩。当然已婚妇女也不是绝对不能系腰带,骑马、拉车时仍可以系腰带,只是系法有所不同而已,未婚女子系腰带时身后右侧留出一个穗头,婚后系腰带时则要把腰带头完全藏好。   已婚妇女常常要穿短坎肩,名曰“敖吉木格”,也称敖吉,基本款式有对襟、琵琶襟两种。多选用色泽艳丽的绣花缎为面料,金黄色库锦镶边,配色、缝制工艺和式样极其美观,是鄂尔多斯服饰中的杰作。   蒙古靴(图二)在婚后同样有所不同,未出嫁的姑娘要穿绿粉颜色“赫”②的靴子,已婚妇女要穿“赫”更为鲜艳的靴子。   二、妇女盛装服饰   鄂尔多斯妇女盛装服饰有着浓厚的草原风格,非常适合游牧生活,主要为头饰、长袍、坎肩、靴子。   (一)头饰   蒙语称首饰为“陶勒甘久甘”,汉译为头带,主要由“连垂”(图三)和“发套”两部分组成,制作工艺非常精湛,且多用数百颗珊瑚、数十条银链、珍珠串和许多银环、银片及玛瑙、玉石等穿缀而成。   连垂,蒙语为“西布格”,由布和棉絮制成两个扁圆形物,其下缀两截约5寸长的木棒,系戴在发辫上,这两根木棒必须截取于蒙古包的“乌尼”。③蒙古各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胜利者在被俘的妇女头发上系两根蒙古包的“乌尼”杆,以防止她们逃遁,之后逐渐演变为从“乌尼”杆上锯下两块木头制作头饰,而发辫上系木棒也成为当地礼俗,而长木棒也逐渐变得小巧。虽然这种木棒代表着对女性的束缚,但现在却成了精美的装饰品,鄂尔多斯妇女利用灵巧的双手把连垂装饰得异常精美,木棒套上了精致的圆锥形外套,并绣上各类花纹图案,缀以金、银制作的工艺品。在小木棒上部的扁圆形外加做了蒙古语称“敖日雅德格”的布垫,同样缀满珊瑚、金银制品。   发套,蒙古语称“阿日布其”,戴在头顶,造型庄重,绣有各种花纹和龙凤的图案,还有用珍珠缀成的发箍(图四),过去以串珠数目的多少来衡量人们的财富和地位。发箍前是流苏,两侧分为单色或红绿相间的流穗。发套常以布条为底衬,上饰12朵达玛银花,④每朵花中嵌一红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