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香港贝尔高林杭州分公司赣江大堤风光带景观方案设计说明
项目概况
赣江大堤(左岸)风光带,南起生米大桥,北止于新洲闸,全长约7000米。沿线为现有堤顶道路至堤内规划道路之间。堤外空间根据总体规划,在确保水利泄洪的前提下,也尽量利用。
南昌大桥至新洲闸沿线为老城区,设计范围根据现状宽窄不一,总设计面积约为100公顷。
基地解读
1.项目区位分析
赣东大堤风光带是南昌城市一江两岸中心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昌城市新一轮跨江发展的重要工程。其建设的成效直接影响着南昌城市新格局的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水平,工程意义十分重大。
项目周边环境
赣东大堤风光带位于老城区,与已建成的赣西大堤红谷滩景观带隔江相对。与西岸景观要相互协调,又要有错位发展。
景观带北端为著名的三大江南名楼之一的滕王阁,历史文化悠远。
景观带东侧北段为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海关等建筑南端为农田和农居。
景观带西侧堤内,北段较窄,腹地较小。内有二个城市取水口,几个货运码头以及造船厂等工厂和企业。
南段腹地较大,但目前乱掘乱挖非常严重。堤外垃圾成堆,景观极差与将要建的景观带极不相称。建设一并在景观带之中,统一规则。
3.项目周边规划:
(1)赣东风光带被生米大桥与将建设的朝阳洲大桥分成三段。
(2)风光带东侧南段规划为朝阳新区,北段为老城区段和新老混合段。其用地均为公建及商业建筑为主。
(3)道路规划:南昌大桥以北段为城市生活性道路。
南昌大桥到生米大桥的堤顶道路为城市快速路。
(4)堤东绿带规划宽度为80米。堤西滩地搬迁所有的企业和工厂,仅保留水利设施。
4.有利因素
(1)赣东大堤风光带区位重要,位于老城区、交通便捷,游人密集。
(2)规划起点高:赣东大堤东侧的朝阳新城规划起点较高。相对的红谷滩风光带规划起点也高,特色强。
(3)场地内人文资源较丰富,赣东大堤自古即为南昌城的防洪堤。历史悠久,文化积淀较深。内有造船工业遗存,北接江南名楼滕王阁。
(4)老城段有较好的绿化,区内香樟等大乔木生长良好。
5.不利因素
(1)赣东大堤兼有城市快速道功能。快速道分隔了堤内与堤外的绿化,给游人进入滨水景观带带来很多安全隐患。
(2)”,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和“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诗意。
老鹤巢松:为一组休闲建筑。取诗人歌咏三清山“天童山下玉霄宫,千年老鹤巢云松。”的诗意。三清山是中国道教名山,有举世无双的花岗岩峰林地貌。该景用塑石的手法表现三清山这一奇峰景观。奇峰上刻有历史诗人歌咏三清山的诗篇,在山景两侧建休闲建筑。开辟以老年人为主的休闲、娱乐空间。该景绿地以松、杜鹃、红豆杉、木莲、番果树、茶花、海棠等三清山名花异木为特色。
丹山碧水景段:竹“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蔓倒挂”的龙虎山丹霞地貌景观。龙山和虎山相对相依,两山建两组休闲会所。成为江堤内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在江堤外利用江堤打造江西著名山水画家的图作。浮雕上至南宗鼻祖董源到朱耷到近代的黄秋园和傅抱石。打造赣江画廊。
井岗红霞:用植物造景的手法再现革命胜地井岗山的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以杜鹃、红豆杉、红枫、枫香、红栎等红色叶树种表现中国革命胜地井岗山的美景。林中有两组休闲会所。
(二)凝水聚气——水文化园
水凝而起则万象生也。南昌古称“洪都”、“洪洲”,是著名的江南水城。南昌城廊枕江烟,章水悠悠浪拍天仙尉宅,落霞红衬贾人船控蛮荆而引瓯越聂都东山,东北注江,入彭泽西……..
2. 桂台秋月
该景中心是一服务建筑,在建筑周围上层以秋色植物:银杏、黄连木、无患子、黄山栾树、枫香等。中层成片配以桂花。地被层为大吴风草、兰花三七、阔叶麦冬、金边阔叶麦冬、紫金牛、阔叶常春藤等。是一处以闻桂赏秋为特色的植物景观区。该区的堤处是金沙浴场。堤边芦荻如雪,也是赏秋佳处。
3.红梅傲雪
以赏梅为主的植物景观区:成片的红梅花种植于江堤坡上,成丛的雪松、湿地松构成优美的框景,把远处的赣江美景收入视野之中。
4.彩云追月
是一个以疏林花境为特色的植物景观空间。疏林花境适合于堤内坡上成种。花坡树丛构成四季多变的美景,遍地花开的地被层以彩云追月,让人目不暇接。
七.专项设计说明
道路交通
满足人们使用的各种需求,保证对外交通的便捷,加强空间的渗透和便捷性。景区内的道路应适应于地形,与环境相协调,比例尺度适宜,线型弯曲自由,高程起伏变化,景观视线多变。根据规划,道路设计主路为2-4米的景观步道(可通行电瓶车和自行车)及规划宽度1.5-2米的汀步和木栈道组成的次级道路。道路保证内外交通便利,顺畅的前提下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强调对景与转折,以形成步移景异的空间变化,共同营造出良好的内外部景观空间。
植物配植
一、设计原则
满足园林植物的生态要求,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创造出稳定的植物群落,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多用中等规格乔木,大乔木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