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表面淬火和表面形变强化技术简析.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 表面淬火和表面形变强化技术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表面淬火和表面形变强化技术的主要种类,工艺、组织和性能特点。 重点:感应加热淬火、激光淬火、喷丸强化技术 前言: 表面淬火和表面形变强化技术是不需要外加其它材料,主要依靠材料自身组织与结构转变来进行表面改性的表面工程技术。 工艺简单、效果显著、应用广泛。 4.1 表面淬火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一、表面淬火技术的原理与分类 定义:用特定热源将钢铁材料表面快速加热到Ac3(对亚共析钢)或者Ac1(对过共析钢)之上(奥氏体化),然后使其快速冷却并发生马氏体相变,形成表面强化层的工艺过程。 种类:感应加热淬火、火焰淬火、激光淬火、电子束淬火等。 适用对象:中碳钢、球墨铸铁(C含量:0.35-1.20wt%) 二、表面淬火技术与常规淬火技术的区别 高加热速度、高冷却速度 晶粒细化、硬度提高 显微硬度微观分布不均匀 需预先热处理 三、表面淬火层的组织与性能 组织: 淬硬区、过渡区、心部组织(基材) M、M+F/M+P、P/P+F 性能: 高硬度、压应力 4.2 感应加热淬火技术 一、感应加热淬火技术的基本原理 感应加热淬火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表面淬火技术。 基本过程(定义): 工件在感应线圈中,在高频交流磁场的作用下,产生很大的感应电流,并因集肤效应而集中分布于工件表面,使受热区迅速加热到钢的相变临界温度Ac3或Acm之上(奥氏体化) ,然后在冷却介质中快速冷却,使工件表层获得马氏体。 基本原理: 吸收功率P 电流导入深度δ 加热方式: 连续加热 同时加热 特点: (优点)加热迅速、热效率高、过渡区较窄、淬火层压应力大; 可大幅度提高材料表面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缺点)设备成本较高; 尖角效应 一般只适合形状简单的零件。 改进: 高频感应冲击淬火 淬硬层深度与频率的关系: 工频 10-15mm 中频 2-5mm 高频 0.2-2mm 三、感应加热淬火工艺流程 4.3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技术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技术是应用历史最长的表面淬火技术之一。 定义: 将高温火焰或燃烧着的炽热气体喷向工件表面,使其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然后在一定淬火介质中冷却。 特点: (优点)设备费用低,方法灵活,简便易行,可对大型零件局部实现表面淬火。 (缺点)生产效率低,淬硬层的均匀性较差,质量控制比较困难。 组织特征: 过渡区较宽。 4.4 激光淬火与电子束淬火技术 一、激光淬火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定义:(激光相变硬化) 是利用聚焦后的激光束照射到钢铁材料表面,使其温度迅速升高到相变点以上,当激光移开后,由于仍处于低温的内层材料的快速导热作用,使表层快速冷却到马氏体相变点以下,获得淬硬层。 (自激冷淬火、自淬火) 组织与性能特征: 淬硬区、过渡区、心部组织(基材) 单道硬化区域小 硬度大幅度提高、硬度分布不均匀 影响淬硬层性能的主要因素: (1)材料成分 淬硬性和淬透性 (2)激光工艺参数 淬火层宽度:光斑直径D 淬硬层深度H: H∝P/(Dv) P/(Dv)_比能量 (3)表面预处理状态 表面组织准备:较细的表面组织(细片状珠光体、回火马氏体 或奥氏体) 表面“黑化”处理:磷化法、氧化法、喷刷涂料法 特点: (1)优点 淬火硬度高,能量密度高,加热速度快,不需要淬火介质,工件变形小,加热层深度和加热轨迹易于控制(淬火部位可控),无氧化、无污染,易于实现自动化。 (2)缺点 硬度分布不均匀,单道激光淬火区域小,大面积淬火时容易产生回火软带。  设备成本高、生产成本较高(能量转换效率低)。 二、激光表面熔凝技术原理 定义: 采用激光束将基材表面加热到熔化温度以上,当激光束移开后由于基材内部导热冷却而使熔化层表面快速冷却并凝固结晶的表面处理工艺。(液相淬火

文档评论(0)

贪玩蓝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