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只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文言教学策略
文章如人,人有魂,文亦有魂。魂即文之主旨,有时亦可理解成一篇之文眼。“文眼”是文章的眼睛,是作者情感的聚焦点,是文中最能提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所在,是打开文章的窗口,通常表现为文章的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字,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本文则以一字为限。如果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能用心搜寻其中之文眼,则一字串全篇,提纲而挈领,纲举而目张,教学自然游刃有余,眉目清晰。
利用“教学文眼”实施阅读教学,能够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点、选材的侧重点、内容的核心点、情感和主题的凝聚点,特别是能体会和把握作者流淌在语言文字中的真挚情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能启迪学生感悟知识的灵性,收到片言居要、举一反三、石破天惊的效果,达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境界。借助“文眼”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揣摩文章的写法,对学生写作的谋篇布局起到一定的潜移默化作用。
一、文眼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
叶圣陶先生曾说:“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理清思路,可谓教学的必经历程。理清文章的思路有很多方法,充分利用所捕捉到的“文眼”的辐射作用,更能按图索骥,老马识途,有效引导学生厘清作者的情感脉络。
请看《岳阳楼记》教学片断:
师 课文所描述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生 第三段描写的景物是冷色调,阴雨连绵,阴风怒号;第四段描写的景物是暖色调:春和日丽,皓月千里。
师 面对此景物,产生的情感是怎样的呢?
生 前者是“感极而悲者矣”,后者是“其喜洋洋者矣”,一悲一喜,截然不同。
师 这对应了文中哪句话?
生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师 你对这个“异”字,有什么想法?
生 第五段就列举了“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的不同境界,“古仁人”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迁客骚人”则是“以物喜,以己悲”。
师 文章第二段先描述洞庭湖的总景观,然后分述不同景物下的不同情感,再想到古仁人的表现,一个“异”字突出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的本质区别,昭示了人生的正确选择。
该片断寥寥对话就把全文的结构梳理清楚,第二段由景入情,“得无异乎”引出下文的“异”情,第三四段分写一阴一晴之“异”景及由此产生的一悲一喜之“异”情,第五段写出两种人的“异”心,两种相“异”的处世哲学和人生境界。一个“异”字统领全文构思,显“异”景,抒“异”情,呈“异”境。
教学《醉翁亭记》,全篇主眼为一 “乐”字,以“乐”字来梳理文脉,或起一针理线头之效。文章首段以醉翁亭引出主旨: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接着第二段写山间之朝暮、山间之四时之乐,第三段写游人之乐、宴酣之乐,末段则描绘了一幅浮世大乐透: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全文从醉翁亭的命名巧妙地引出“乐”字,“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 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勾出全文的主旨:与民同乐。
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曾说过:“命脉之所在曰枢纽,文中有此,虽千波百折,必能自成条理。”在纷繁的言语现象中,必隐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通道,若能“文眼”开路,沿“眼”深探,文章思路自然了然于胸。
二、文眼有助于学生领会主旨
只有准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文章中心,才算真正读懂了文章。如何准确把握中心?寻找文眼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文眼虽只区区一字,但一字千金,若能引导学生从纷繁的语言现象中抠出这一核心文眼,也算是火眼金睛了。久而久之,学生能学会以少驭多,沙里淘金之真本领。
请看《陋室铭》教学片断:
师 全文围绕一个什么字来写的?
生 “陋”字。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
师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陋室之“陋”?
生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明房子不高,连草都能伸入窗内,还有说明来的人少,可能是因为不是很有钱吧。
生 屋里的摆设很简单。只有一台素琴,一张桌椅,还有一些佛经。没有其他多余的物品。
师 我们可以想见屋子陈设的简陋。可是作者自己有没有感到简陋呢?
生齐 没有。
师 请简述理由。
生 从“绿”“青”可看出屋子所处的环境非常清幽,他很喜欢这个地方。
生 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看出作者交往的人高雅,不是粗人,人虽少却是有共同志向的同道者,想必谈话充满着乐趣和机智。
生 看书看累了,作者就弹一弹朴素的琴,翻一翻让人清心寡欲的经书,既没有嘈杂的世俗乐曲,也没有官府的枯燥公文,这种自得其乐的雅趣令他物我两忘,其乐融融。
师 所以说陋室其实并――
生齐 不陋。
师 陋室不陋的根源就在于――
生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