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全优课堂】2014秋中语文 第十一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ppt

【全优课堂】2014秋中语文 第十一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名句赏读 ①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赏读: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赏读: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③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赏读: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文言拾贝 偏枯之药 鲁人有公孙绰者,告人曰:“我能起死人。”人问其故,对曰:“我固能治偏枯,今吾倍所以为偏枯之药,则可以起死人矣。”物固有可以为小,不可以为大;可以为半,不可以为全者也。 【译文】 鲁国有个名叫公孙绰的人,告诉别人说:“我可以让死人活起来。”别人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我本来能够治疗偏瘫病的,现在我加倍使用治疗偏瘫的药,那么就可以让死人活起来了。”物件当然是可以弄小,但不可以弄大;可以将它分成(两)半,但不可以将两半合成原样。 【思悟】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事物有质与量的差别,我们不能混淆两者的界限。事物的用途有大有小,我们要恰如其分地使用它,绝不能无限度地乱用,机械地只从量的大小上类推,就会闹笑话,犯错误。 词语辨析 捉摸·琢磨 “捉摸”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的意思。而“琢磨”指:①雕刻和打磨(玉石);②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③思索,考虑。 例句1:美出自心灵,出自作者的高尚情操。这样说似乎有点玄虚,其实美是不可捉摸的。 例句2:老张的话我琢磨了很久。 美不胜收·琳琅满目 都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异:前者偏重在“来不及看,来不及欣赏”(胜:能承担或承受)。后者偏重在“满眼都是”。 例句1:天堂寨风景区白马大峡谷,所见皆景,层林尽染,色彩斑斓,美不胜收,游人畅游画中,乐此不疲。 例句2:这些寿礼陈列在坤宁宫的东西庑中,琳琅满目。 卡片摘要 1.作者作品 梁思成(1901—1972),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中国古建筑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倡导者之一。广东省新会人,其父梁启超。梁思成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可以将中国的传统建筑形式,用类似语言翻译的方法转化到西方建筑的结构体系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建筑。他还写出了《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清式营造则例》等专著。 2.背景剖析 自1939年起担任中央博物院建筑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的梁思成,从1942年开始着手编写《中国建筑史》,两年后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纂的比较完善、系统的中国建筑史,它的完成也实现了梁先生从20世纪20年代留美学习时就立下的夙愿——“《中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来写”。当时就读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梁思成,看到“欧洲各国对本国的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写出本国的建筑史”,而日本学术界的许多知名学者也已着手研究中国建筑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国建筑史》一书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完成的,它无疑也是当时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的历史产物。 3.词语解释 ①墁:用砖、石等铺地面。 ②榫头: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凸出的部分。 ③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装点门面,应景儿,凑数儿。 ④营造:经营建造;有计划、有目的地造。 ⑤穹窿:指天空中间高四周下垂的样子,也泛指高起成拱形的。 ⑥帷幕: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⑦牌楼:一种做装饰用的建筑物,多建于街市要冲或名胜之处,由两个或四个并列的柱子构成,柱间横梁上有斗拱,托起飞檐。 ⑧角叶:门窗纵横木框相接处加钉的带装饰性的金属件,用以防止窗扇角或门角松脱歪斜。 ⑨华表:华表是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柱身多雕刻龙凤等图案,上部横插着雕花的石板。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 4.文学常识 《中国建筑的特征》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家,清华大学教授________写的。 自然科学小论文的三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中心主旨 本文运用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通俗易懂地阐明了中国建筑体系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的地位、地理分布、形成年代和历史意义,重点概括了中国建筑在结构和装饰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建筑学的“文法”理论,以及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 2.问题讨论 结合文中关于建筑的文法和词汇的说法,分析理解为何说中国的建筑艺术在世界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明确:作者认为建筑有如文章一样,也有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手法,参照写作的用法,将它称作建筑的“文法”。每种建筑都有其特定的构建特色,形成了自己的建筑法式,遵照这种沿袭下来的法式,结合各国的历史文化特点,每个地区、每个国家都会有区别别人的建筑式样,虽然有时会存在建筑样式上的雷同性,但从建筑的“文法”和“词汇”上来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j800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