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富丽恢弘的颐和园.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戏楼 大戏楼在德和园内,与承德避暑山庄理的清音阁、紫禁城内的畅音阁,合称清代三大戏台。仅次于最高的佛香阁。 长廊 颐和园长廊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根据建筑形式的不同,画师们在长廊四周的梁枋等处,分别绘制了大小不同、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一万四千多幅彩画。这些彩画大体上可以分为任务、山水、花鸟、建筑风景四大类。 长廊彩绘 三水彩绘 花鸟彩绘 人物故事彩绘 长廊西端敞轩看西山 手法:渗透与层次 对景、框景或借景,都不外是把彼此的景物引入此处,因而都具有空间渗透的性质,同时也都有助于增强空间的层次感。《园冶》说:“巧于因借”,关键在于“巧”。 颐和园长廊西端敞轩看西山,把园外景色引入园内,兼具有借景和框景双重意义。此外,通过右侧圆洞门又可对石丈亭院内山石,可以说把借景、框景、对景三者融为一体。 清晏舫 清晏舫俗称石舫,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颐和园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石舫长36米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砖雕装饰。下雨时,落在船顶的雨水通过四角的空心柱子,有船中的四个龙头口排入湖中,设计十分巧妙。 排云殿 排云殿在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从远处看,排云殿与牌楼、排云门、金水桥、二宫门成了一条蹭蹭升高的直线。排云殿这组建筑是颐和园最为壮观的建筑群体。 佛香阁 手法:仰视、俯视 除少数为帝王服务的大型皇家苑囿仰视效果。外,一般的园林建筑都不追求巍峨壮观的仰视效果,但也不排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借仰视来加强某些局部景观的效果,一般多将建筑建于地势比较突起的高地上,这时所得的便是仰视效果。 颐和园佛香阁,作为大型皇家苑囿的制高点,呈八角多层楼阁形式,并耸于重重高台之上,紫霞向上仰视,气势磅礴,巍峨壮观。 排云殿、佛香阁建筑群 手法:主从与重点 有意识的一轴线对称的方式来排列建筑或组织空间院落,从而形成一种气势,以烘托出起到控制全园作用的制高点。 排云门、佛香阁 苏州街 苏州街,是一个仿江南水镇而建的买卖街。清漪园时期岸上有各式店铺,如玉器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茶楼、颐和园苏州街银首饰楼等等。店铺中的电源都是太监、宫女装扮。 苏州街既是一处人文景观,又是一处独特的自然景观,列于宫苑之中,小巧玲珑,依山面水,宛如江南图点缀在后山后湖的建筑轴线上,更加衬托了后湖的宁静典雅,把城市山林集中形象的针线出来。苏州街无论水中还是水边的建筑,皆与万寿山上景观呼应,整体布局,造景有序。 颐和园的意境 一、以山水为题。 “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浪漫”,颐和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表现的尤为突出。 二、诗画情趣。匾额、长廊、牌楼、刻石均一一体现颐和园的“诗情画意”。 三、动静结合。如人行廊中,步移景异,让游人步行其中欣赏动静有序景色,体会着曲折多变的意境。 四、藏露之间。一种含蓄的表达手法,半藏半露这种手法,使园林意境高雅,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总之,中国传统园林的意境蕴含如此深广,是其他国家的园林体系所不能企及的。我们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人们生活在诗般的大地上。 第五节 富丽恢弘的颐和园 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距北京城区15千米,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的历史 一、建园以前 二、清漪园时期 三、颐和园时期 四、古老而壮丽的名园  一、建园以前 北京的西北郊,素称“神京右臂”的西山峰峦连绵自南趋北,余脉在香山的部位兜转而东,好像屏障一样远远拱列于这个平原的西、北面。在它的腹心地带,两座小山岗双双平地突起,这就是玉泉山和万寿山。附近泉水丰沛,湖泊罗布,远山近水彼此烘托映衬,形成有如江南的优美自然景观,实为华北地区所不多见。 早在辽金时期,香山、玉泉山就有了皇家行宫别苑的建置。 元代,万寿山叫做瓮山,以其山形似瓮而得名。山的南面地势低洼的地带汇聚玉泉山诸泉眼的泉水,潴而成为一个大湖名“瓮山泊”,也叫七里泊或大泊湖,这就是昆明湖的前身。 公元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营建新的都城“大都”时,将玉泉山的泉水导引入城作为宫廷的专用水,百姓不能截取,甚至“濯手有禁”。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为了补给大运河北端的水量,保证漕运畅通,在昌平的白浮村筑堰拦蓄神山诸泉之水,先西行然后转南,流经青龙桥再绕过瓮山而汇聚于瓮山泊,于瓮山泊往南开凿河道,沿河加筑大堤以障水南行,从和义门(今西直门)北之水门入城,在河道的南段先后修建了百座闸门——高亮桥

文档评论(0)

69522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