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诗人和三个好女人.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大诗人与三好女人 作者:李刚一个大诗人名篇佳句 广为流传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离 思》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 遣悲怀其二》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其二》?年年渐觉老人稀,欲别孙翁泪满衣 ?元稹 《别孙村老人》 以上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句皆出自一位伟大的诗人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他从事的职业是诗人、宰相。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名作有《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出身书香 家道中落元稹的家庭世代读书为官。元稹长得清秀可人,父母都非常宠爱他。从三四岁起父亲就教他读书写字,背诵古诗。后来元稹八岁丧父,家中日子愈发艰难。发奋苦读 一战告捷 元稹为尽快摆脱贫困,获取功名,选择投考的为相对容易的明经科,一战告捷。 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二十四岁的元稹与大他八岁的白居易同登书判拔萃科,并入秘书省任校书郎。与白居易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官场起伏 四次遭贬铮铮铁骨 一贬江陵元和元年(806年)四月,元稹又在考试中获得第一名,授左拾遗。元稹奉职勤恳,可是因为锋芒太露,触犯权贵,九月贬为河南县尉。后来,奉命出使剑南东川。初登官场,意气风发,一心为民,报效国家,遂大胆劾奏不法官吏,平反许多冤案,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和崇高赞誉。这一举动触犯了朝中旧官僚利益,便又遭受到打压外遣。元和五年(810年),因弹奏河南尹房式(开国重臣房玄龄之后),被召回罚俸。又因与宦官据理力争,被打得的鲜血直流。后贬元稹为江陵府士曹参军。从此开始了他困顿州郡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一身骑马 二贬通州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正月,三十七岁的元稹一度奉诏回朝,以为起用有望。但是后来又被贬官通州。元和十年(815年)三月,元稹“一身骑马向通州”,出任通州司马。在通州患上疟疾,几乎死去。元稹以诗遣怀,完成了他最具影响力的乐府诗歌《连昌宫词》和与白居易酬唱之作180余首。罢相出京 三贬同州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及位后,因宰相段文昌之荐,元真授祠部郎中、知制诰。唐穆宗为太子时已喜爱元稹诗歌,此时特别器重于他,经常召见。次年春,元稹、裴度先后为相。后来因为卷入党争,元、裴被同时罢相。元稹出为同州刺史。长庆三年(823年),他被调任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唐敬宗宝力元年(825年),元稹命所属七州筑陂塘,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在浙东的六年,元稹颇有政绩,深得百姓拥戴。再次入朝 四贬武昌唐文宗大和三年九月(829年),元稹入朝为尚书省左丞。身居要职,有了兴利除弊的条件,他又恢复了为谏官时之锐气,决心整顿政府官员,肃清吏治,将郎官中颇遭公众舆论指责的七人贬谪出京。然而元稹又受到排挤。元稹被迫出为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御史大夫、武昌军节度使。人生尽头 客死他乡大和五年(831年)七月二十二日暴病,一日后便在镇署去世,时年五十三,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白居易为其撰写了墓志。三个好女人(一) 母亲郑氏 元稹八岁父亲不幸去世。前母所生的几个哥哥,不愿供养后母和弟妹们。年轻的母亲郑氏只好带着子女去投靠娘家,日子十分艰难。坚强贤淑的母亲没让生活的重担压倒,她一方面料理子女的生活,一方面加强对子女的教育。 母亲郑氏贤能知书,善于持家,白居易曾大加称赞:“今夫人女美如此,妇德又如此,母仪又如此,三者具美,可谓冠古今矣”。元稹自己也在《同州刺史谢上表》中曰:“臣八岁丧父,家贫无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充肠。幼学之年,不蒙师训,因感邻里儿稚,有父兄为开学校,涕咽发愤,愿知诗书。慈母哀臣,亲为教授。”可见元母不仅持家有道,还亲授元稹诗书,担任起教育子女的重任。元稹自小勤奋好学,不仅直接受教于母亲,还常常从邻人家里借书,然后徒步去姐夫家求教。表兄又教他诗歌格律和骑马射箭。九岁时,元稹作诗成熟,惊叹于长辈。(二)妻子韦丛 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二十四岁的元稹入秘书省任校书郎。元稹出身中小地主,门第不高,只有入仕以后,才有结婚高门的资本,如今作了校书郎,这时,元稹正值风华正茂,才华横溢,不久便娶韦夏卿之女韦丛为妻。 这桩婚姻有很大的政治成分,当时二十四岁的元稹科举落榜,但是韦夏卿很欣赏元稹的才华,相信他有大好前程,于是将小女儿许配给他,而元稹则是借这桩婚姻得到向上爬的机会,不过两人在婚后却是恩爱百般,感情非常好。她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贵,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从元稹留下来几首那时期的诗来看,当时正是他不得志的时候,过着清贫的生活“野蔬充膳

文档评论(0)

fangchenmk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