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堂乐歌通常是指我国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的学校歌曲,即清末民初新式学堂中开设的乐歌课。它是随着新式学堂的诞生而诞生的,在维新变法中起步,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发展壮大。直到1923年后,该课程改称为音乐课,“乐歌”一词逐渐不用。 意义与影响1、学堂乐歌改变了我国旧式私塾无乐无歌的教育形式,有了正规的音乐课课时安排。2、学堂乐歌促进了我国音乐教材的建设音乐师资力量的培养。3、学堂乐歌促进了中近现代音乐教育的萌芽。李叔同简介音乐家、戏剧活动家。原名广侯,字息霜。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逝世与福建泉州开元寺。1898年入上海南洋公学,1905年起在日本学习西洋画和音乐,并创办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1910年回国,先后在天津、上海任音乐、美术教员。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李叔同主要作品: 《祖国歌》 《送别》 《西湖》 《春景》 《秋夜》 《花香》 沈心工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上海人。1901年任南洋够不够学附属小学教师。后赴日本时即开始编写乐歌。他的乐歌词曲结合较好,内容题材广泛,歌词浅显易懂,郎朗上口,适合儿童学唱。辛亥革命时期,编制《革命军》等歌曲,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其代表作有《黄河》、《革命比先革人心》、《体操—兵操》、《铁匠》等。沈心工主要作品:《革命必先革人心》 《竹马》 44.沈心工-黄河1905(2014-3-21)_高清.mp4《44.沈心工-黄河1905(2014-3-21)_高清.mp4黄河44.沈心工-黄河1905(2014-3-21)_高清.mp4》《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心工唱歌集》《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萧友梅与黄自音乐小知识—清唱剧 清唱剧是一种大型套曲结构,有一定的戏剧情节,由多种声乐曲以及管弦乐队组成,其中包括咏叹调、宣叙调、重唱、以及合唱,是介于歌剧和康塔塔之间的多乐章大型声乐套曲,由管弦乐队伴奏。其中,各乐章的歌词在内容上较康塔塔更具有连贯性。清唱剧与歌剧的不同是:没有布景、服装和动作,多在音乐会上演出。黄自(1904-1938)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留美接受了严格、系统的西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派创作思想的训练。 是我国第一位系统地传授欧洲近现代音乐创作技术理论的作曲家;把西方作曲与中国民族风格相结合。 白居易《长恨歌》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清唱曲《长恨歌》一、仙乐飘飘处处闻(混声四声部合唱)二、七月七日长生殿(女声三声部合唱及女高音和男低音的独唱、二重唱)三、渔阳鼙鼓动地来(男生四声部合唱)四、惊破霓裳羽衣曲(未谱曲)五、六军不发无奈何(男生四声部合唱)六、宛转蛾眉马前死(女高音独唱)七、夜雨闻铃肠断声(未谱曲)5.%20山在虚无缥缈间_超清.flv八、山在虚无飘渺间(女声三声部合唱)九、西宫南内多秋草(未谱曲)十、此恨绵绵无绝期(混声四声部合唱及男低音独唱) 清唱曲《长恨歌》 --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合唱团《渔阳鼙鼓动起来》_标清.flv渔阳鼙鼓动地来 诗写的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但主题是统治者“重色”必将“倾国”,具有警世的意义。 1932年,正是我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危险关头,两位作者写这部清唱剧有借古讽今的意图。 萧友梅(1884-1940) 萧友梅(1884-1940) 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是中国第一所正规专业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的创始人之一萧友梅生平简介我国第一部弦乐四重奏---《D大调弦乐四重奏》我国第一首大提琴独奏曲---《秋思》我国第一部交响乐---《新霓裳羽衣曲》代表作品: 《问》《国耻》 《五四纪念爱国歌》《国民革命歌》等萧友梅-问-1922年_高清_clip.mp4欣赏歌曲萧友梅-问-1922年_高清_clip.mp4《萧友梅-问-1922年_高清_clip.mp4问萧友梅-问-1922年_高清_clip.mp4》歌曲以“问”的口气向人们提出一系列意味深长、富有哲理的问题,以及爱国知识分子对国家沉沦的忧虑与感慨。副歌部分,点明了问的主题,表现出对于当时军阀混战,山河残破,国家沉沦的忧虑与感慨,这也是作者爱国主义情怀的抒发。人民音乐家聂耳 冼星海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汉族,云南玉溪人。中国音乐家。他从小家境贫寒,对劳苦大众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 聂耳的音乐创作生涯虽然只有1933年至1935年这短短的两年,却创作出《大路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