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现代西方犯罪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人为什么会犯罪? 颅相学 颅相学 曾风靡一时颅相学作为科学的地位备受责疑,但直至现代,仍然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美国心理学家奥波德.贝拉克著《解读面孔》就是一例。 意大利精神病学家、犯罪学家龙勃罗梭(1835-1909) 返祖现象! (atavism ) 犯罪表征之一 头大 犯罪表征之二 脑半球不平衡 犯罪表征之三 脸部不对称; 颚部及颧骨过度发展 上颚变形 犯罪表征之四 眼睛有缺陷和异状 犯罪表征之五 耳朵大小不寻常, 类似非洲的黑猩猩 犯罪表征之六 鼻梁扭曲 向上或呈鹰钩状 犯罪表征之七 嘴唇肥大并突出 犯罪表征之八 下巴退缩、过长过短或扁平,类似无尾猿 犯罪表征之九 胸膛的肋骨过多或过少;有多余的乳头;骨盆与正常人差异极大 犯罪表征之十 手臂过长 有多余的手指与脚趾 犯罪表征之十一 头发变形 有众多、早熟的皱纹 犯罪表征之十二 有纹身的习惯 代表人物 克雷奇默的体型说 美国生物学家、犯罪学家谢尔顿也提出类似观点 双胞胎研究 如果遗传特质与犯罪行为有关,则双胞胎在表现出的反社会行为应该相像 疯狂的Charles Whitman,! 1945年,30岁的Raymond Fernandez在乘船旅行时,被一个装货口盖撞伤他的头顶。当他醒来时,明显地经历了人格转变。由以前谦虚有礼,变得好争辩,易怒与难以控制。在接下來的几年里在他女友Martha Beck的帮助下谋杀了17位妇女。1951年在纽约新新监狱被处死。 脑外伤引发的脑功能失常与人格异常 代表人物 铃木芳正(日) A型血的特质及犯罪倾向 B型血的特质及犯罪倾向 AB型血的特质及犯罪倾向 O型血的特质及犯罪倾向 犯罪生物论之评价 在犯罪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个体生理素质的优劣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并不是惟一的、决定性的因素。只有通过对个体的综合考察,才能获得有关犯罪心理形成的科学结论。 犯罪能预测吗? 预测犯罪一直是个难题! 视频:不可思议的科学(00.28.18-00.37.17) 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1856-1939) 奥地利精神医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 本我、自我、超我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结果 超我过度发展,会引起持久的罪恶感和焦虑,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口唇期(0-1岁) 肛门期(1-3岁) 性器期(3—5岁) 潜伏期(5—12岁) 生殖期(12—20岁) 反社会人格的罪犯往往有过童年的心理创伤 一个人在原生家庭的关系决定了这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 人生的悲剧本身并不一定会导致心理问题,它之所以最后令我们陷入困境,是因为我们想否认自己人生的悲剧性。 假若你明白了自己存在的卑微性,你会明白,你越懂得接受,你的心灵所享有的自由度就越高。 ——引自武志红《心灵的七种兵器》 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荣格(1875—1961) 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 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阿德勒(1870—1937)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在罪犯的各种活动和态度中,都显现出他是在挣扎着要成为优越,要解决问题,要克服困难。他和别人的不同之处不在于他没有这种形式的追求,而是他所追求的方向。当我们看出他之所以采取此种方向,是因为他不了解社会生活的要求和不关心其同胞时,我们将会知道,他的行为是十分不明智的。 ——A.阿德勒 自卑感的来源 需要特别关注的三类儿童 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霍妮(1885—1952) 美国新精神分析学家。 精神分析学派观点综述 偏差或犯罪行为是一种神经性行为(Neurotic Behavior) 偏差或犯罪行为是缺陷超我(Defective Superego)的结果 偏差或犯罪行为是寻找替代性满足的一种象征 以人格成长过程预测人类行为 以人类潜意识心理活动说明犯罪原因 以人格结构解释犯罪行为 结论:犯罪是由于内部心理冲突、情绪问题、缺乏安全感、能力不足、自卑感过重、以及潜在之情绪等问题所至。所以主张外在犯罪行为应从内在生命经验分析。 精神分析学派贡献 父母对待子女这行为,决定了子女是否真有安全感及遭遇挫折与否的心理感觉。同时子女也会从父母的行为中学习应付社会上现实问题的榜样; 父母的态度与文化的环境给予子女有不可忽视之影响; 假使个人表现出多种不同的行为,先后互相抵触的话,其关键则在于潜意识的精神过程冲动力量。应寻求个人精神生活中缺乏理智部分及潜意识部分,方可明瞭真正之关键所在。 精神分析学派对犯罪预防对策的启发 父母应示范建立正常和谐的家庭生活; 父母必须使青少年有归属感; 父母应培养青少年一种或多种之正常爱好; 发现青少年有适应或情绪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