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痛经BFY70(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N80.901) 中医诊疗方案
(2012年度)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的中医诊疗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我院本科实际,总结2011年本方案的实施情况制定本方案。
中医诊疗方案
一、概述:痛经是因情志所伤,六淫为害,导致冲任受阻,或因精血不足胞脉失于濡养所致,以经期或经行前后周期性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前者是痛经不伴有盆腔器质性病变;后者常伴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摸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
二、诊断
(一) 疾病诊断 :
中医诊断:胎动不安BFR040
西医诊断:早期先兆流产O20.00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马宝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病史:有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以小腹疼痛,呈现继发性、渐进性痛经的特点。
(2)临床表现:继发性、渐进性痛经。腹痛多发生在经前
1—2天,行经第天达高峰,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伴下坠感,
严重者可放射到腰骶部、肛门、阴道、股内侧。甚至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厥之象。
(3)妇科检查:盆腔检查发现内异症病灶或子宫增大、压痛。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子宫内膜异位症
①症状:痛经、不孕。
②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盆腔检查发现内异症病灶;影像学检查(盆腔超声、盆腔CT及MRI)发现内异症病灶,血清CA125水平轻、中度升高。
③腹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内异症的通用方法。
在腹腔镜下见到大体病理所述典型病灶或对可疑病变进行活组织检查即可确诊。
(2)子宫腺肌病
①症状:痛经;月经异常 (可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及不规则出血);
②妇科及辅助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影像学检查(盆腔
B超)、血清CA125等提示。
(二)证候诊断
1、寒凝血瘀证
主症:①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②形寒肢冷
次症:①经色紫黯有块;②月经量少或错后;③经行呕恶;④经行大便溏泄;⑤带下量多,色白。
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或舌底络脉迂曲,苔白;脉弦,涩或沉紧。
2、气滞血瘀证
主症:①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
次症:①经色黯红有块,或经行不畅;②经前或经期乳房胀痛;③肛门坠胀;④月经先后不定期;⑤经量或多或少。
舌脉:舌质黯红,或有瘀斑、瘀点,或舌底络脉迂曲,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涩。
3、肾虚血瘀证
主症:①经行小腹坠痛;②腰膝酸软。
次症:①经色淡黯或夹块;②月经量少或错后;③头晕耳鸣;④夜尿频多;⑤性欲减退。
舌脉:舌质淡黯,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沉涩。
4、湿热瘀阻证
主症:①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灼痛;②带下量多,色黄质稠。
次症:①经色暗红或酱红,质稠或夹粘液;②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③口腻或纳呆;④大便溏而不爽或干结;⑤小便色黄或短赤。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主症必备,次症具备2项以上,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证候诊断。
三、治疗方案
(一)中医辨证论治
1、寒凝血瘀证
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小茴香10g、干姜10g、延胡索15g、五灵脂12g、没药10g、川芎15g、当归15g、生蒲黄12g、官桂10g、赤芍15g、乌药10g。
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
2、气滞血瘀证:
治法: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枳壳10g、乌药12g、香附12g、当归20g、川芎12g、赤芍12g、桃仁15g、红花10g、牡丹皮15g、延胡索12g、五灵脂12g、甘草10g。
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
3、肾虚血瘀证
治法:补肾益气,化瘀止痛。
方药:补肾祛瘀汤加减。仙灵脾20g、肉苁蓉15g、菟丝子15g、首乌15g、牛膝15g、丹参20g、赤芍15g、莪术12g、川楝子15g、延胡索15g。
4、湿热瘀阻证
治法:清利湿热,化瘀止痛。
方药: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减。当归15g、生地黄15g、黄连10g、川芎15g、牡丹皮15g、红花10g、桃仁12g、莪术10g、延胡索15g、香附10g、苍术15g、败酱草20g、薏苡仁15g。
(二)针灸治疗
1、体针:根据病情,辨证选取中极、关元、气海、三阴交、阴陵泉、隐白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进行治疗。经前或经行期治疗或选用火针疗法。
2、耳针:根据病情,辨证选取耳穴子宫、卵巢、交感、内分泌、神门、肝、肾。毫针捻转中强度刺激,或在上述穴位埋豆,经前或经行期治疗。
3、灸法:根据病情,可选用艾灸、隔物灸等疗法。
(三)外治法
1、中药保留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1-神奇的货币课后训练与检测(含解析).doc
- 04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屋面防水层.doc
- 1-6标准(参考)答案A-推进剂与烟火技术.doc
- 11解开货币的神秘面纱.doc
-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doc
- 10现场火灾专项应急预案.doc
- 15春福师《金融法》在线作业一.doc
- 15春福师《货币银行学》在线作业一.doc
- 15秋福师《货币银行学》在线作业一答案.doc
- 16下中学生消防安全知识讲座.doc
- 注册验船师高频真题题库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高频题库带解析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考试必备资料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精选题库带分析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考前冲刺必刷题附答案2025.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3讲 生物技术与工程(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7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检测)(原卷版) .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3讲 生物技术与工程(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