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GPS课件第8讲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GPS原理与应用》第八次课 测绘与地理信息工程系 兰 济 昀 卫星坐标的计算 主要内容 相关内容回顾 真近点角、偏近点角、平近点角 卫星坐标计算步骤 伪距观测方程 相关内容回顾 远地点p′ 近地点p 真近点角 true anomaly 卫星轨道形状 卫星轨道大小 椭圆长半径a 椭圆偏心率e 真近点角V 卫星在轨位置 M Z 春分点 ? ? i 升交点 近地点 S 轨道面倾角i 近地点角距? ? 升交点赤经? 方向 和 位置 轨道 相关内容回顾 开普勒轨道六参数 A为长半径,e为偏心率,这两个参数确定了开普勒椭圆的形状和大小。 ?为升交点赤经,i为轨道面倾角:这两个参数唯一地确定了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体之间的相对定向。 ?为近地点角距:表达了开普勒椭圆在轨道平面上的定向。 V为真近点角:该参数为时间的函数,用于确定卫星在轨道上的瞬时位置。 由上述6个参数所构成的坐标系统称为轨道坐标系,广泛用于描述卫星运动。 相关内容回顾 GPS广播星历参数 相关内容回顾 远地点 p′ 近地点 p y x r c 真近点角、偏近点角、平近点角 r 偏近点角(E ) 真近点角(V ) c 卫星轨道 辅助圆 真近点角、偏近点角、平近点角 开普勒第三定律: 平近点角M 开普勒方程 M= E - esinE 偏近点角E 真近点角V M= n( -? ) 平近点角 n :卫星平均角速度 ? :卫星过近地点时刻 t 建立E和M的关系 ?? E表示为时间的函数 ?? 真近点角、偏近点角、平近点角 卫星坐标计算步骤 1. 计算卫星运行的平均角速度n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卫星运行的平均角速度 可以用下式计算: 式中 为WGS-84坐标系中的地球引力常数,且 = m3/s2。平均角速度 加上卫星电文给出的摄动改正数Δn,便得到卫星运行的平均角速度n n= +Δn 2. 计算归化时间tk 卫星时钟相对于GPS时间系统的偏差改正,来 自广播星历的卫星钟差具有多个数值,需要 通过多项式拟合求得唯一解,用平滑的方法 求得 钟差多项式的形式为: 卫星坐标计算步骤 2. 计算归化时间tk 每颗卫星的时间化算为统一的GPS时间为: 计算相对于星历参考历元的时间 卫星坐标计算步骤 2. 计算归化时间tk 因为GPS时间定义区间为一个星期,即 604800秒, 故当tk 302400(属于下一GPS周)时应减去604800, tk -302400(属于上一GPS周)时应加上604800。 卫星坐标计算步骤 3. 观测时刻卫星平近点角Mk的计算 式中M0是卫星电文给出的参考时刻toe的平 近点角。 卫星坐标计算步骤 4 计算偏近点角(利用下面的开普勒方程,迭代求解) Ek,Mk以弧度计 上述方程可用迭代法进行解算,即先令 Ek=Mk,代入上式,求出Ek再代入上式计算 时停止迭代 卫星坐标计算步骤 5计算真近点角 卫星坐标计算步骤 6计算升交角距 卫星坐标计算步骤 7计算二阶调和改正数 计算升交角距的改正数 计算向径的改正数 计算轨道倾角的改正数 卫星坐标计算步骤 8计算经过改正的升交角距 计算经过改正的向径 计算经过改正的轨道倾角 卫星坐标计算步骤 9 计算卫星在轨道平面上的位置 卫星坐标计算步骤 10 计算改正后的升交点经度 ω=7.2921151467×10-5rad/s为地球自转的速率 卫星坐标计算步骤 11 计算在地固坐标系下的位置 卫星坐标计算步骤 改正为标准GPS时 (2) 伪距: 是真正的站星距离吗? (3) (1) 伪距观测方程 改正为标准GPS时 (4) 接收机钟的钟面时 卫星钟的钟面时 电离层延迟改正 对流层延迟改正 GPS卫星轨道 电离层 对流层 50 1000 20000 km km km GPS卫星与大气层的位置关系 几何距离: 说明 影响GPS信号传播的大气层主要是从地表向上1000公里的部分 伪距观测方程 (5) (6) (7) 伪距观测方程: 已知量 已知量 已知量 未知量 伪距观测方程 已知量 已知量 已知量 未知量 伪距观测方程 伪距观测方程的解 (8) (9) (10) (7) (11) (12) (13) 伪距观测方程的解 1、首次线性化时测站的近似坐标的确定 强调的问题: 2、迭代计算 阈值 伪距观测方程的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