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认知水平的数学课堂教学任务的环境创设.docVIP

2014高认知水平的数学课堂教学任务的环境创设.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认知水平的数学课堂教学任务的情境创设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任务都是通过许多数学活动呈现出来的。通过对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认知过程的任务情境的创设,分析如何更好地设计数学活动、执行和参与数学活动,体现知识的再发现过程。通过高认知水平的数学课堂教学任务的环境创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数学观念。 关键词: 认知水平; 教学任务; 数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问题提出 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师在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有了显著的认识和提高。但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和困惑:如活动式教学设计的量与度的问题;教学任务活动去“数学化”的倾向;学生两级分化严重;学生不能真正地融入课堂教学氛围;不能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等等。如何真正地帮助学生体验再发现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这些问题都涉及到数学课堂教学任务的分析问题,如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 2数学教学任务的理解 数学教学任务的设定依赖于课标的要求课程内容的重难点教学目标。, 并从中提炼数学问题。如定期储蓄问题、最大利润获取问题、购房贷款的偿还问题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设定有更好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现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 3 数学概念认知过程的任务情境 概念是认识命题、定理、公理等内容的基础,概念是思维的细胞,让学生了解概念形成的历史过程,通过再发现的过程建立对概念的认识,这样可以充分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概念形成的教学任务包括引入、形成、巩固、应用等四个阶段,数学课堂教学任务要紧紧围绕这四个阶段进行高层次思维水平的训练,体现弗来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念:现实化、数学化和再发现。 3.1 概念的引入阶段——现实化 概念的引入一般可以从两个途径入手,分别是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认知基础,这样有利于学生直接发现数学问题或者形成数学认知冲突,利用知识的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认识概念,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之中,体现数学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和态度。概念的引入要新颖而又不陌生,设计的问题、游戏和活动等需满足两个要求:调动大部分学生的参与热情;与概念要有紧密联系。如函数概念的引入可以从生活中温度的变化、家庭用电量等来导入;中数、众位数的概念可以从某工厂工人生产配件数、辅导书每页汉字数进行统计。 3.2 概念的形成阶段——再发现 概念的形成是探索和认识概念的重要过程,也就是解决概念引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认知冲突,概念引入的成功与否决定了概念形成的难易和有效程度。概念的形成有两种方式:概念同化和概念顺应,简单说,概念同化就是将新知识并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运用以前的方法就可以解决;概念顺应是通过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合新知识,要求师生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显而易见,两种概念形成的方式对学生思维要求有很大的区别,概念顺应对学生的要求更高,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概念顺应的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个过程中要尽量避免通过降低问题的难度而完成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方式,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在最近发展区设疑,做好问题的表征任务,鼓励思维策略的多样性,适时参与学生的活动。过早的“自问自答”会使事先设置的问题情境以及启发性提示问题失去固有的思考价值,造成学生“积极思维”过少,过晚的“时间流失”会使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以及无关的非数学性质活动过多,造成学生“消极思维”过多。两者都不利于高水平的数学认知问题的探究与解决。[4]数学概念数学化的过程,是挖掘概念形成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分层抽样概念的形成可以通过分析初中三个年级学生的身高,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描述、优化等过程形成概念;平行和垂直概念的形成需要对两根小棒可能的位置关系进行比较、分类、概括、检验等过程来认识;多项式的概念可以通过单项式的加减来形成。 3.3 概念的巩固阶段——模型化 概念的巩固即是对形成的概念模型进行检验反思的过程。它是在学生体验概念形成过程之后进行的,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握概念间的联系。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指的是概念所包含全体对象的集合。概念巩固的过程往往包含两个阶段:策略反思阶段和概念深化阶段。第一阶段通常采取的方式是数形结合、转化、分类比较讨论等,体会概念获得方式的多样性和最优化。第二阶段通常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变式教学,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查,分别是正面、侧面、反面来认识数学概念,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如分数的概念建立后,需要对各种图形和实物是否均分进行判断,比较分数和自然数的区别;四边形的概念形成后,

文档评论(0)

fehkcBQvf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