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业.pptVIP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伟业(吴梅村,1609~1672) 明末清初诗人。字骏公,号梅村,太仓城厢镇人。复社重要成员。明亡后绝意仕途,辞官归里,写下了不少悯时伤世和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诗篇,如《避乱》、《读取史杂感》《琵琶行》《圆圆曲》《芦州行》《捉船行》《马草行》等。  “梅村体” 吴伟业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学识渊博,著述甚多。他不但工诗能文,而且熟悉音律,擅长度曲填词,杂剧传奇、绘画等。但他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取经唐人,各体皆工,而以七言歌行最能自成一体,时称“娄东派”,世称“梅村体”,与钱谦益、龚鼎孽并称“江左三大家”。   伤世感慨之作  吴伟业的诗歌多伤世感慨之作,有强烈的时代特质,史称“诗史”。他的歌行是“元白”之后的又一个高峰,在继承发展“元白体”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后人称为“梅村体”。他的七言歌行婉转流丽,以当时的事件入诗,往往在无事可叙的地步峰回路转。 陈圆圆 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色艺冠时。十六岁时被苏州戏院请去唱戏唱曲,名噪江南。后来,国丈田畹选美,软硬兼施地夺走了陈圆圆,这就是“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 以后,在田府侍宴时,被手握重兵、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看中了,强索陈圆圆为妾,这就是“座客飞觞红晶莫,一曲哀弦向谁诉?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陈圆圆归了吴三桂,似乎是有了归宿。 可是“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闯王军队攻占了北京,军队纪律不好,烧抢掠,大将刘宗敏抢掠了吴三桂的家,强占了陈圆圆,这就是诗中所说“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栏”。吴三桂闻讯,拍案而起,本来对李自成起义军有归顺之意的他决意打开城门,迎清军入关。 秦淮八艳 “秦淮八艳”指的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上的八个南曲名妓,故又称“金陵八艳”。到底是哪八个人?有关资料上说法不尽一致。明朝遗老余澹心在《板桥杂记》中记载为: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 共同点 她们八人有几个共同点,首先大多具有爱国的民族气节;秦淮八艳除马湘兰以外,其他人都经历了由明到清的改朝换代的大动乱。当时好多明朝的贪官贪生怕死,卖国求荣,而和她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淮八艳虽然是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在国家存亡的危难时刻,却能表现出崇高的民族节气。然后呢,她们在诗词和绘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她们八人个个能诗会画,只是大部分已经散失,只有柳如是作品保留下来较多,她们创作勤奋,努力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 高尚的品质  故宫博物馆曾展出了马湘兰的兰花长卷,无锡博物院也曾在南京展出了董小宛的蝴蝶图;最后一点就是她们对爱情和友谊十分忠诚。秦淮八艳都是被逼上青楼的。有谁想过这样的卖笑生涯呢?她们无不想找一位情投意合的如意郎君终生厮守,可她们的从良,总是以爱情和友谊为择偶标准,但是却历经坎坷。这固然是当时社会妇女的悲剧,也体现了她们自身高尚的品质。 关于《圆圆曲》主题有两种对立的观点: 歌颂爱情说 讽刺卖国说 1、歌颂爱情说: 讴歌了陈圆圆的美丽,她那可怜的身世和在爱情上的悲欢;讴歌了吴三桂对爱情的坚贞、捍卫爱情的勇敢(至少在诗里是这样),并倾诉了个人在群体缠缚下的悲哀与痛苦。(章培恒《元明清诗鉴赏辞典序》,钱仲联章培恒等撰《元明清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第10-11页) 2、讽刺卖国说 该诗不但没有表露出对吴三桂颇多的同情,而且从否定世俗富贵享乐这一层面上进一步否定了吴三桂的降清行为,从而彻底撕破其“冲冠一怒”的价值,也使作者对他的讥讽与鞭挞达到了入骨三分的效果。潘定武,《〈圆圆曲〉情感倾向试探》,《宁夏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吴伟业对吴三桂态度的前后变化 如果我们推测一下吴伟业对吴三桂态度的前后变化,就会更加明了《圆圆曲》主旨的复杂性。出于固有的阶级偏见,作为明廷士大夫的吴伟业对攻陷北京、逼死崇祯的农民军绝不会有任何好感,其著作中称之为“寇”(《绥寇纪略》)、“贼”(本诗中“一朝蚁贼满长安”),都表明了这一点。正因为如此,他对“破敌收京下玉关”的吴三桂应该颇有好感。 ??? 清军入关时打着“为明朝皇帝报仇”的旗号,占领北京后依礼安葬崇祯帝后,到顺治二年五月下江南之前基本上一帆风顺,很少被阻。“东南郡邑,一时帖然,犹若不知有鼎革之事者”。但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多尔衮不顾汉官反对,改变了不令薙发的明智决定,于擒获弘光帝后,宣布十日内“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若有复为此事读进章奏,欲将朕已定地方人民,仍存明制,不随本朝制度者,杀无赦”(《清世祖实录》第17卷)。 就是这个“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命令,使“前朝孤臣义士”和平民百姓“纷纷四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