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间自己的屋子》看伍尔芙创作中的女性主义意蕴.docVIP

从《一间自己的屋子》看伍尔芙创作中的女性主义意蕴.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一间自己的屋子》看伍尔芙创作中的女性主义意蕴   摘 要:本文从剖析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开始为对象,探讨关于伍尔夫的女性写作的私人空间理论,以独特的个体意识来揭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在创作中所承受的多重压力,女性真正解放的出路在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女性自觉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一间自己的屋子》;重建;女性自我   中图分类号:I56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8-0203-03   一个富有才气的16世纪的英国女性必然是不幸的,她的一切都会被时代所掩埋。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并不是女性的才华低于男性,而是约定俗成的社会制度迫使女性无法拥有自己独立的物质基础和创作环境,使得她们不能自由地从事文学创作。她呼吁女性要树立起“成为你自己”的女性自我,并且为女性争取独立自主和文学创作的权利而耗尽毕生心血。   (一)   《一间自己的屋子》是伍尔夫的一部散文体评论文,这部评论文是由两次在剑桥大学所作的题为《妇女与小说》的讲座稿整理而成,她的这部散文文论被当做是“女性主义批评第一部现代文本,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典范”,是不可否认的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经典,这部文论是充满对传统的父权社会及其文化体制愤怒批驳和剖析的作品。   她以“女性与小说”为主题展开了自己的篇章,她虚构了第一人称“我”的世界,以她的意识流动展现女性作家的自由和特权。她在文章初始就摆明了自己的立场,“女人想要写小说,必须有钱,再加一间自己的房间”。伍尔夫在这个论文的第三章里面提出了一个假设,从这个假设中伍尔夫拉开了她自己的理论铺叔,这个假设是:如果莎士比亚真有一个同自己一样禀赋超群的妹妹朱迪恩,那她的一生又会是何种模样的呢?   莎士比亚年轻时在家乡闯祸惹出了事端而背井离乡到了伦敦,因为他的性别于那个时代无疑是幸运的,最终他凭借着自己所受不多的教育和戏剧才华而最终成名。但是他的妹妹的命运就与之截然不同了。家里不会花钱让她上学,她小时候只能偷看哥哥的书,一旦被父母发现之后,就只能回去补袜子或者是照看锅里的炖肉了;她的写作稿子也会被父母时不时地给烧掉。而且她才十几岁,就已经被许配给一个羊毛商的儿子,她却不愿意结婚,她还幻想着她大放光彩的舞台梦,她哭诉着哀求父母却只换来了一顿责打。于是她逃出了家,同样也到了伦敦,她去找剧院经理,她说她想要演戏。但是经理告诉她不要痴心妄想,女人是演不了戏的,男人们都只会取笑她。后来一个叫尼克?格林的舞台监督可怜她,将她收容下来。对她百般苛刻和虐待,不幸的是她怀了孕,最后社会的残酷给了她绝望的哭诉,她在一个冬夜里自尽,了结她痛苦的一生,却埋在了一个十字路口附近。作者最后也是想给这个可怜的女人以自由和平等的人性关怀的。   朱迪恩的个体命运意识是绝望、悲观的,从而引发了作家以及读者对集体命运意识的深度思考。伍尔夫对男性是宽容平和的,她至始至终都没有去责怪另一性别,她也并没有极端激愤地去保护什么,她平静地说:“笼统谴责哪个阶级或是性别,都是荒谬的,群体从来不对他们做过的事情负责任”。但是伍尔夫近乎愤怒地说,“在那个时代,殴打妻子还是男人们公认的权利,无论是上等人还是普通老百姓,都不以行使这种权力为耻辱。而女儿们如果拒绝嫁给父母为她选择的丈夫,很可能会被关在屋子里,遭到拳打脚踢,公众对此也并不吃惊。婚姻不问个人感情,它只关乎家庭贪欲,尤其是在温情脉脉的上流社会,往往一方或是双方还在摇篮中,婚约已经定下,刚刚离开保姆,就必须完婚,这些才是现实”,连后来著名的哲学家尼采也有“对付女人别忘记男人手中的鞭子”的理论。她的愤恨是压抑的,所以她在文章中强烈地呼喊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她说,“只有当她们自己不再抱怨不公和金钱,而是以一种决绝的态度承受所有的冷漠、责难和引诱,像一个狂热分子一样调动自己时,她们才能让‘莎士比亚的妹妹’重新复活起来”。因此她说,“诗的灵魂永垂不朽,只要我们为之努力,不遗弃心中对诗的渴望,她就会复活,不管身处怎样的贫困和寂寞,都是值得的”。   (二)   沃斯通克拉夫特是早期的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她主张“唯有独立最重要”的女权主义思想对伍尔夫毫无疑问地有着重要的启发。在《一间自己的屋子》的文论中,伍尔夫对于女性是这样写道:“什么是一个女人?我向你们保证,我不知道。我不相信你们会知道,我也不相信任何人能够知道,除非她在所有有依赖于人类技能的职业和学科中都表现了她自己。是你们(指她演讲时台下的女观众),正以自己的实验向世界显示什么是女人。是你们,正在用你们的失败和成功向世人提供极其重要的信息。”她紧接着又说:“当我在我的脑子里搜寻的时候,我发现我对于作别人的伴侣,作与别人相等的人,以及去影响这世界为了去达到更高的目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