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石油会战中的吴崇筠、朱康福夫妇.docVIP

大庆石油会战中的吴崇筠、朱康福夫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庆石油会战中的吴崇筠、朱康福夫妇1950年8月底的一天,美国西部海岸旧金山市的港口上,美国总统轮船公司“威尔逊总统号”客轮启程,前往中国香港,这是它的第17次航程。船上有130多名中国留学生、教授等,他们冲破了美国政府为阻止中国留学生回国而设置的重重障碍,坚决要求回国,最终被作为“无国籍”难民而递送出境,吴崇筠、朱康福夫妇就在其中。当时这批留学生只能挤在四等舱(大统舱、三层铺)内,倒也热闹,到处是旧友相会的欢快气氛。朱康福认识的西南联大校友就有20多人,后来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化工系毕业的何宇等也都在这条船上。为纪念这一次意义非凡的航行,大家纷纷在客轮后甲板上合影留念。“威尔逊总统号”驶向太平洋的途中,船上中国学生的行动一直受到各种限制,甚至还受到美国人的监控。在离日本还有一天多的航程时,船上新闻广播了美军在朝鲜仁川登陆成功。顷刻之间,形势突然紧张,船到日本还未靠岸,美国宪兵乘小艇上船,四等舱出口被封锁,船靠岸后,有更多美军上船,把赵忠尧教授等人叫上岸扣押了,之后这批学生被严密地封闭在下层甲板与四等舱内,不许上岸。为了保护机密资料,中国学生纷纷组织起来。有人找到朱康福说同学中有人带了一些资料的缩微胶卷,怕美国人找麻烦,打算分散携带,不要暴露,他一口答应,胶卷不大,放在吴崇筠的唇膏管里刚好。船到香港,别的乘客一批批上岸,却仍不许这批中国学生上岸。留学生中有些在码头向亲人挥手、呼喊,却依然是咫尺天涯。第二天上午,港英当局派了小艇,艇首有一挺机关枪和几个武装警察,把留学生们分批送到了九龙一个码头。全体到齐后,徒步走向深圳罗湖桥头,桥的中央有个铁门就是“国境线”。桥的那一边则早已是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留学生们一到铁门,欢迎的人们一拥而上。吴崇筠、朱康福夫妇百感交集,热泪盈眶。他们的心里不断地喊着“祖国我们回来了,我们回来了呀!”那一天是1950年9月20日。回国后不久,吴崇筠、朱康福夫妇共同进入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工作。1954年,吴崇筠调入新建的北京石油学院,朱康福留在石油工业部北京设计院,两人从此为祖国的石油工业奋斗了一生。石油勘探教授吴崇筠1959年9月26日,松辽盆地上松基三井喷油,随即揭开了大庆石油会战的序幕。吴崇筠8月生下第3个孩子后,年底就第一次奔赴大庆。那时中苏关系恶化,苏方撤出了专家,吴崇筠陪同最后一批地质专家去了大庆,苏联专家只到了葡萄花,而没去重点勘探的萨尔图。她认为油区勘探重点应向萨尔图方向移动。1960年3月她扔下家中3个孩子,与北京石油学院一批师生直接参加大庆会战。石油部领导点名让她负责组建地质实验室。7月她被调去前线指挥部下属的对比大队,任岩芯队队长,专搞钻井岩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这项工作是“取全取准20项资料72种数据”的重要一环。为了提高取芯率与保证岩芯质量,她带领科研人员同井队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时宣讲取芯工作的重要意义,大幅度提高了取芯率,最后使关键井位上的取芯率与岩芯质量都达到了要求。她还带领全体人员自己动手拼装活动板房作为实验室,对岩芯进行保管、分析。根据岩芯资料和其他数据建成了大庆油田第一座“生产实验区地宫”,为大庆油田的勘探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吴崇筠还给指挥部领导人包括余秋里部长讲解地质知识,她深入浅出,讲得简明易懂,很受好评,指挥部领导们都称她“吴教授”,从此这个称呼伴随她一生。1961年,吴崇筠和同事运用11400米岩芯和相应的分析对比资料计算出大庆油田的地质储量。当她看到乌黑的原油喷涌而出,喜极而泣。1962年,吴崇筠再次去了大庆并见到了周恩来总理,她清楚地记下了与周总理见面的宝贵时刻:“我们排好队,总理过来和我们一一握手,部长便介绍每个人的名字和干的工作,总理总要接着问每个人的家乡和年纪,十分亲切……当问到我时,我说是四川江津人,总理就说:‘那是聂帅的同乡了’,问我年纪时,我说41岁了,总理说:‘我不相信你41岁,起码年轻10岁’。引得大家都笑,和大家见面后,还和大家合影留念,后来就走了,当时我们是多么的舍不得离开他”。大庆油田开发期间,吴崇筠先后6次去大庆工作,被石油工业部授予“红旗手”称号。196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985年大庆油田“长期高产稳产注水开发技术”被评为科技进步特等奖,吴崇筠为主要参加者。她一生淡泊名利,做的多说的少,回国46年,她虽没有像许多同船回来的学者那样享誉中外,但她默默地、执着地做她认准了的事,先后编写出多本石油工业理论专著,如《沉积岩石学》《沉积岩》《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学》等等,并出版了英文版,被誉为中国的沉积岩石学专家。石油化工专家朱康福朱康福参加大庆会战比夫人吴崇筠稍晚。1960年4月,石油部派朱康福去苏联,三个多月后回国,随即去了大庆,参加石油部北京设计院派出的一个工作组,先搞超声波原油降凝实验,后又为会战指挥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