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芦苇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乡的芦苇荡在我的家乡山东省寿光市,有个著名的村庄―牛头镇村,在村庄的西面、北面有个延绵几十里的芦苇荡,当地人称“洼”。当芦苇旺盛生长起来时,远远望去,那情那景甚是壮观,让人留连忘返。家乡的老人们常讲,芦苇生命力极强,有水时杆挺,水涨杆长,宁折不弯;干旱时田地里的庄稼打了蔫,洼里的芦苇还是那样茎青叶茂,苇尖倔强地指向蓝天。每当冬天过去,春巡大地、冰雪消融、寒气犹存时,芦苇就顽强地冲破寒流冒出自己的尖尖角,过半月二十天后,便绿油油的一片连着一片;成群结队的燕子、麻雀和各种鸟儿在它的上空捉虫觅食、自由自在地飞翔。夏天到了,满洼的芦苇长得碧绿青翠,一眼望不到边,挺拔的绿色芦苇,袅袅娜娜、亭亭玉立,微风吹来千姿百态,既似朝霞晚云、又像云雾缭绕,美妙奇景令人陶醉。到了收获季节的秋天,当芦花飘飞、苇叶变黄的时候,一片一片的苇子割下来,在洼边的路旁、洼中的土丘上垛起垛来,仿佛一夜之间筑起了无数的芦苇山丘。勤劳的家乡人,有的把芦苇劈开编成银白雪亮的席子、有的编成漂亮的八角斗笠;有的按需求方的要求打成苇箔(主要是晾晒东西用)、有的把叶子清理干净捆装成捆(主要是准备盖房子用)。人们把它运到各地,去为人们遮风挡雨、规避风寒。我母亲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年轻时就利用冬闲时买来苇子,剥开刮净,自己编炕席、盖锅用的盖垫和苇笠,为家里节省了不少费用。记得我在读初中的时候,有一天,母亲和几个大娘婶子在我家院子里编席子,我正好在看著名作家孙犁先生的《荷花淀》,当看到文章中那段对水生媳妇编织席子的入神描述:“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B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B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再扭头看看院子编织席子的人们,自己当时就羞涩地想,这不正是描写勤劳、手巧、善良的母亲她们吗?芦苇浑身都是宝。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芦苇虽然不再主要用来编织席子、盖垫、苇笠,打苇箔盖房子用等等,但却成了造纸的重要原料。不但芦苇杆用处大,芦苇的根茎,学名称“芦根”是中药的一种,能帮助人们祛病强身。芦苇是平凡的,但它又是伟大的。在芦苇身上,蕴藏着一种类似蜡烛那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无私奉献品格。它不向人类索取,不要求耕耘、不需要施肥,只有将自己全身奉献。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我爱家乡的芦苇、爱家乡的芦苇荡,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是因为有家乡的芦苇荡,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是这片默默无闻的芦苇荡,掩护了躲避战争离乡逃难的千千万万名群众、拯救了上千名负伤干部、战士的生命!老人们常讲:抗日战争初期,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寿北地区,成立了第一支抗日武装游击队、牛头镇村出了第一个抗战的马司令(马保三)、建立了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为抗击日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听老人们说,有次还闹了个笑话。一天,日本鬼子几个人开着一辆汽车,带着一伙伪军到根据地扫荡,马司令带着游击队打了个漂亮的伏击战,小鬼子和伪军被打得晕头转向,丢下汽车屁滚尿流地逃跑了。那时,当地人从没见过汽车这样的庞然大物,也知道是个好物件,比骡子马跑得快、还能驮很多人和东西,可是没人会开、会摆弄啊。情急之下,马司令让人牵来多匹骡马牛,套上绳索硬生生地拖到芦苇荡里掩藏起来。当然这只是抗战奇葩中的一絮。正是有了自己的根据地,我们的队伍越来越来壮大,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打得风生水起、节节胜利!可以自豪地说,家乡的芦苇荡为祖国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家乡的人是感恩的人,多年来对芦苇荡倍加爱护、精心管理。当地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保护、开发革命历史和传统文化,拨出专款在芦苇荡的一端修建了马保三革命纪念馆,供人们瞻仰,并确定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芦苇荡中整修了水道、添置了游船、木船,在水域大的地方栽种了荷花,供人们在休闲时游览度假。当下的家乡芦苇荡已成为了名符其实的旅游胜地。前些年,我利用休假机会陪家里的老人,沿着整修好的水道,乘船畅游了芦苇荡。天蓝蓝、云淡淡,小船顺着水道向芦苇荡中驶去,两旁高大的芦苇倒映在水里,使水呈现出淡绿的蓝色,显得幽深而神秘。突然,一群水鸟扑楞楞地从芦苇荡里飞起来,又鸣唱着飞向远方。出了芦苇丛,视野豁然开阔,大片碧波,晶莹透彻,船行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微风吹来感到十分凉爽。空气里散发着淡淡的花香,令人心旷神怡。船到了荷花池,我站立船头放眼望去,无数圆圆的荷叶直铺在水面上,似碧玉重叠;千万朵荷花竞相开放,似彩云倒影,一簇簇、一团团,流光溢彩,美极了。就在这时,荷塘里划出一条采莲的小船。荷花衬笑脸,笑脸映荷花,让人分不清哪是荷花、哪是姑娘的笑脸。船在水上走,人在画中游,此时此刻,是诗、是画,抑或天上的仙境?也正是在这时,我猛然想到:家乡的芦苇根植于故乡的泥土,不求索取、只知奉献的精神;不论严寒酷暑、不管经受什么样的困苦磨难,始终志向不变的品质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