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岭南水路:茶马古道向海路的扩展
2003年12月6日,陈保亚(左)、木霁弘(中)在剥隘码头调查。(杨海潮摄)题记丝绸、陶瓷、茶为古代海路传播的三大物质,茶最终以最大贸易额的比例在远征海路上传播,当时的始发点是在广州。25年前,我和木霁弘等徒步三个月首次考察了滇藏川茶马古道,开始注意到很多古道分支突然在江边中断。茶马古道如何连接水路走向海路,一直困扰着我们。12年前,我和木霁弘、杨海潮考察了滇桂交界处的剥隘古镇,那里很深的马蹄印突然在剥隘江边中断,昔日的码头已经停用。当年马帮的去向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两年后剥隘古城被电站水库淹没,剥隘古镇老人述说行船去广州的故事却一直停留在我们心中。此后我们在各地专家和政府等的协助下,多次考察了西南和岭南一带水路、陆路错综复杂的形态,包括滇桂道、滇黔桂道、川滇黔桂道、闽粤道、桂粤道和湘粤、赣粤的五岭古道,逐渐看到了茶马古道经过南岭水路向海路扩展的过程。茶马古道的兴起推动了岭南水路的发展,发达的岭南水路网络为茶马古道走向海路提供了有利条件。 南越王墓中首次发现的波斯风格银器。(陈樾摄)南海海路主航线的转移:广州通海夷道公元前204年,赵佗以番禺(今广州)中心建立了南越国,地域包括今广东、广西、云南和越南北部。南越国为岭南地区的文化经济发展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983年在广州发现的南越王墓中出土了很多有代表性的遗物,显示其与周边文化的广泛接触,包括中原文化、北方草原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越南东山文化、中亚文化和伊朗文化,其中有中国最早出土的波斯风格银器(上图),说明南越国很早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和波斯有了交流。《汉书?地理志》首次提到了连接广西、越南、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印度一线的海路,起点主要在琼州海峡和北部湾海岸一带的日南、徐闻、合浦。其他文献对琼州湾和北部湾活跃的海事活动也多有记录。汉桓帝时,印度多有通过日南来贡献的。《后汉书?天竺传》记载:“和帝时(公元89-105),数遣使贡献,后西域反畔,乃绝。桓帝延熹二年(159年)、四年(161年),频从日南徼外来献。”东汉末年牟子避乱交州(今越南北部),著《理惑论》,也记录了很多当地的佛教僧侣活动。当时中国佛教还不普及,这些佛教应该是从海路到交趾的。汉代以后,海路起点逐渐开始向广州转移。根据东晋高僧法显《佛国记》记载,爪哇到广州已经有商人熟悉的航线,行程约50日,广州也多是商人的目的地:停此国五月日,复随他商人大船,上亦二百许人,赍五十日粮,以四月十六日发。法显于船上安居。东北行,趣广州。一月余日,夜鼓二时,遇黑风暴雨,商人、贾客皆悉惶怖,法显尔时亦一心念观世音及汉地众僧,蒙威神佑,得至天晓。晓已,诸婆罗门议言:“坐载此沙门,使我不利,遭此大苦。当下比丘置海岛边,不可为一人令我等危险。”法显本檀越言:“汝若下此比丘,亦并我!不尔,便当杀我!汝其下此沙门,吾到汉地,当向国王言汝也。汉地王亦敬信佛法,重比丘僧。”诸商人踌躇,不敢便下。 带商船风向指示的广州怀圣寺光塔:伊斯兰教传海路入中国见证之一(陈樾摄)。于时天多连阴,海师相望僻误,遂经七十余曰。粮食、水浆欲尽,取海咸水作食。分好水,人可得二升,遂便欲尽。商人议言:“常行时正可五十曰便到广州,尔今已过期多日,将无僻耶?”即便西北行求岸,昼夜十二曰,到长广郡界牢山南岸,便得好水、菜。但经涉险难,忧惧积日,忽得至此岸,见藜藿依然,知是汉地。然不见人民及形迹,未知是何许。或言未至广州,或言已过,莫知所定。即乘小船,入浦觅人,欲问其处。得两猎人,即将归,令法显译语问之。法显先安慰之,徐问:“汝是何人?”答言:“我是佛弟子。”又问:“汝入山何所求?”其便诡言:“明当七月十五曰,欲取桃腊佛。”又问:“此是何国?”答言:“此青州长广郡界,统属晋家。”闻已,商人欢喜,即乞其财物,遣人往长广。太守李嶷敬信佛法,闻有沙门持经像乘船泛海而至,即将人从至海边,迎接经像,归至郡治。商人于是还向扬州。刘?W青州请法显一冬、一夏。夏坐讫,法显远离诸师久,欲趣长安。但所营事重,遂便南下向都,就诸师出经律。(章巽《法显传校注》,中华书局,P171)到唐代,贾耽已经提到七条通入四夷的道路,其中有两条是海路,一条东去高丽渤海,可以称为东支,一条下南海西去,可以称为西支。登州是东支的起点,广州则是西支的起点。《新唐书?地理志》:“贞元宰相贾耽考方域道里之数最详,从边州入四夷,通译于鸿胪者,莫不毕纪。其入四夷之路与关戍走集最要者七:一曰营州入安东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曰中受降城入回鹘道,五曰安西入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广州通海夷道。其山川聚落,封略远近,皆概举其目,州县有名而前所不录者,或夷狄所自名云”(《新唐书?地理志》卷四十三下(中华书局1975年版,P1146))这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