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意境与中国画摘 要:意境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灵魂,是艺术家思想的提炼和概括,是艺术作品中情景交融的境界。艺术家在创作中赋予作品情感和激情,运用形象思维描绘表现作品中的情调与境界,让观者与艺术作品产生情境相融的共鸣,这是艺术家创作的最终目标。关键词:意境;境界;情感意境表现是传统绘画中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不可缺少的元素。传统山水画中突出表现了这一特征,画中高山流水之雄浑气势,小桥流水之恬静淡泊,云雾缭绕的山巅仙境,蜿蜒曲折的小路及若隐若现的亭台楼阁……这些无不让人感受到画家对自然美之抒发,带给我们独特意境美的享受。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艺术门类不同,对意境的表现形式也就不同,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是通过文字来表现意境的,故称文学,绘画、摄影、雕塑是通过画面或图像来表现意境的,称视觉艺术或直观艺术。虽然它们的表现方法不同,但都必须要有意境,这一点是共同的。意境是艺术的生命与灵魂,缺乏意境就缺乏生命与灵魂。何为意境呢?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是作者运用形象思维描写和表现出来的境界与情调[1]。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内容相异,所描绘和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就不一样,其情境也就不同。艺术作品经过艺术家的匠心独运,精心创作,将宇宙自然景观与人类社会景观,重新剪裁编织,创造出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艺术作品感染力的强弱决定着作品的优劣,如百代不衰的传世之作,都是意境新奇深邃的佳作。吴昌硕笔底藤蔓的金石篆籀之味,石涛横侧逆拖线条的多姿峥嵘气象,黄宾虹山水的苍茫华滋质感……每个画家都在用自己特殊创造的技艺达到属于自己别样风格的浑然之境。中国画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合。现实中无限丰富的景象,通过画家赋予其强烈的形象感染力。画家凭借着对事物在头脑中的这种感受,心中荡漾起描绘这些景象的激情,于是作品作为情景相生的复写而重现,使情景交融在一起。艺术作品不是一般的写生画,应是气韵生动,新鲜而活泼,有诗一般的韵味,使观者神往无穷。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自古有诗画同源之说,宋代画家、词人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一幅好的山水画就像诗一样耐人寻味,一首好诗可让人感受到画中美景,宋朝诗人张孝祥诗句:“玉鉴琼田三万顷,看我扁舟一叶。” 诗中描写了洞庭湖优美的景色,碧玉磨成的镜子、美玉一般的田地和万顷广阔的湖面碧波之上泛一叶扁舟,这种诗的境界融入了元朝倪瓒《渔庄秋霁图》的画中,从画中可感受到诗人融入大自然的旷远胸怀。诗意入画境,画成了诗的化身,而画却不必依诗而存在。诗与画贵在含蓄,画中的空白、虚实、以少胜多、以一当十,诗词的比兴手法等都在于追求含蓄的艺术效果。艺术必须表达一种真挚的情感,一幅好的山水画必须能够表达感情才具有艺术感染力,真挚而强烈的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必要条件,画家通过构图、造型、线条、色彩等手段所创作出的作品与观众产生交流。[2]山水画的意境是画家赋予作品情感和激情,是画家思想的提炼和概括。在中国画创作中,赋予作品意境是一门值得探讨的学问,一般从写生到写意创作,不是简单复写一遍,而是要得其精而忘其粗,繁其所当繁,而简其所当简,对物象提炼加工的程度较高,不以光色外形的逼真为能事,而是着重于内在的认识。翻开山水画的历史画卷,回眸中国山水画发展轨迹,纵观中国绘画史上的成功者,他们都恰到好处地把技巧化为意境,把自然界的神韵升华出来,从有限中找到了无限,从无限中体现意蕴,并诗化人最基本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感情,从意境到境界,从境界到化境。由此可见,作品的意境就是一种物我相融,天然宛成的超越自然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中的灵魂。反之,画中如缺乏意境之美,就没有魅力可言。意境来自于“立意”,自然中的山水林木,既无感情,也无思想,而画家赋予画中山水林木某种意义,这就是画家的“立意”的主观作用,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如画家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呈现出深秋迷人的景色,借毛主席诗词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歌颂了欣欣向荣的时代。“立意”不是纯主观的臆造,它是画家生活中的感情升华、提炼、概括,一种对美的理解和认识,是人主观世界的活动。所以说有无意境是艺术与非艺术的根本界限,没有意境就谈不上何为艺术。因而在中国画创作中,处理好意境是作画成败的关键,不懂得意境之妙,就谈不上中国画创作。参考文献:[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366.[2]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58.(作者单位:文山学院院办)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