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写作中的人物对话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人物对话,但大多数学生对人物对话的写作形式了解得不多,其实在不同的情景中对话方式也是有区别的。为了便于同学们准确运用,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一、对话分段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一是清晰,让人看起来很舒服,能清楚地看出是谁说的话。再者就是读者眼睛不疲劳,有阅读的欲望。所以建议大家写对话时分段。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有人物对话的描写,如:三年级上册《石头书》、三年级下册《花瓣飘香》、四年级下册《“番茄太阳”》和《云雀的心愿》、五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六年级上册《船长》、六年级下册《孔子游春》等。这些课文中的人物对话描写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写作素材,是学生写好人物对话的一面镜子。二、提示语有变化1. 提示语在前: x x x说:“……”这是我们小学生最常使用的一种对话方式,一般用于舒缓语气的对话。例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中: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一片狗尾草时,他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说:“是的。”在这里,提示语和引语内容得到了和谐统一,显得语气舒缓,平和自然,节奏慢,充分体现了祖孙二人的深厚感情。2. 提示语在后:“……”x x x说这种形式的人物对话描写有加强语言效果的作用,多用于急促语气的对话。有急于将自己的话告诉别人,要先说话,然后再补充说话的人。例如在《石头书》中的两句对话。“我在读书呢。”叔叔笑着说。“书?哪里有书哇?”他俩看了看面前这块光秃秃的石头,感到很奇怪。3.提示语在中间:“……”x x x说,“……”这种对话语言跳跃感强,富有波澜,多用于较长语气。前一个引号内最后一句末尾往往用逗号,根据说话的语气而定,有的用问号,有的用感叹号。例如:“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出了鲁迅先生的幽默和作者的天真,一时无法全部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应分开引。4. 省略式:“……”用来表示连续不间断的对话。当说话者的名字不言而喻时,只写两人的对话内容,谁问谁答就承前省略掉了,这样的对话引语方式,显得十分紧凑。如《船长》中有一段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在黑暗中的对话。“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船长叫我吗?”“炉子怎样了?”“被海水淹了。”“火呢?”“灭了。”“机器怎样?”“停了。”省略式的运用表现了当时情况紧急、时间紧迫。为了使文章显得更活泼、不呆板,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变化。我们要求学生写对话时,要写出提示语的变化,有变化才会有艺术。这个人说的话,提示语在前面,下面呢,就换一下,放在后面,再后来呢,就放在中间,有时还可以省略。当然,这不是固定格式,要灵活运用,只要写出变化就可以。例如《花瓣飘香》一文中:“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的问。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摘花瓣做什么呀?”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你爸爸呢?”“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们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路闪动着泪花。三、提示语要具体在写提示语时,适当地对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心理等进行描写,不仅可以使读者听到人物说话的声音,还能让读者看到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我在执教五年级的一节习作课时《练习写对话》,文章里面有人物对话描写,其中有一个同学的片段是这样写的:就在司机师傅刚刚启动车时,一个尖叫声充满了整个车厢,只见一个摩登女郎冲着一位男士大嚷起来:“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哪?”“年纪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这个男士顿时火冒三丈,瞪着眼睛,手指着这位女士说。这位女士不依不饶,摘下墨镜,双手掐腰说:“哎,你挤着我啦,你!”“怎么,来劲啦,是吧?”男士相前凑近了一步,握着拳头,咬着牙,似乎要把这位女士狠揍一顿。这时一位老人从车后面挤了过来,摆着手:“得啦,得啦!”老人面带微笑说,“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这个故事情节中的对话描写,通过对提示语中人物的说话语气、动作、神态描写,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四、提示语后面的标点符号标点符号也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不能轻视。由于提示语的位置不一样,“说”后面的标点符号也不同。当提示语在前时,“说”后面是冒号;提示语在中间,“说”的后面是逗号;提示语在最后则是句号。如:他把饲养员喊了来,问道:“总共还有几头牲口?”――《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我的伯父鲁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