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贿赂门到规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贿赂门到潜规则 2009年09月27日 08:57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字体:大 中 小】 网友评论(0)   如果商业环境没有重大改变,公司与公司之间、公司与销售员之间的灰色默契就不会解除。现在披露的“贿赂门”依然只与监管力度有关。   文|CBN记者 王林   参与调查|CBN记者 郭颖哲 杭晓琳 王林 金晶 王娜 徐涛 昝慧昉 王泓超 商勤硕   制图|陈杨   看来跨国公司在中国“流年不利”—又一家明星公司在中国陷入贿赂丑闻,这已经是10个月以来的第四次了。   这次的“倒霉蛋”是可口可乐。与前几次大公司向官员行贿的老套故事略有不同,这次可口可乐公司的有关人员扮演了“甲方”—受贿者的角色,行贿方则同属商业公司。   9月14日,可口可乐公司亚洲最大瓶装厂—上海申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数名负责广告投放的员工涉嫌受贿被警方调查,随后涉案人员被移交上海浦东新区检察院。行贿方据称是与申美合作的广告公司。为获得广告投放,他们被指向可口可乐的这个瓶装厂有关人员行贿可能高达1000万元(具体数据尚未披露)。《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可口可乐亚太区公关部门负责人Kenth Kaerhoeg承认,公司两名前雇员因涉嫌向供应商索取回扣现已被拘留,但Kaerhoeg否认了此前有关这两名员工涉及对政府官员行贿的报导。   “目前此案仍在警方调查过程中,我们正积极配合警方的调查工作。其它具体信息,我们现在无法披露。敬请谅解。”这是9月21日,申美公司对《第一财经周刊》采访要求的回复全文。   一家著名4A广告公司国际饮料公司项目组的策划主管对《第一财经周刊》描述了申美员工可能的受贿路径—一般总公司(比如可口可乐)会指定几家广告公关公司作为它们宣传活动的代理,随后在地方活动上,有可能会要求申美这样的合资公司继续与这些全国性广告公司合作,但申美也可以向总公司建议选择地方上的广告代理公司或者是分一部分业务给地方代理公司。   “这里面就是地方代理公司的活动空间了,它们通常并不规范,很愿意使用回扣或者是赠送股份的方式,让类似申美这样的分公司有关负责人同意分出地方活动业务给它们。”这名主管称。   “事不过三”的底线已经被突破,显示中国政府针对商业领域的监管力度正在不断加强。10个月之前,德国西门子被指控向10个国家(包括中国)的官员行贿,以获得各种合同,其中包括身份证和医疗设备等项目;今年7月生产石油和核电厂专用设备的美国加州公司CCI在遍及36个国家的行贿案中认罪,此案据称涉及国华电力等大型中国国有企业;申美案发前的一个月,力拓员工胡士泰等人也因为涉嫌贿赂罪以及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罪而被相关机关逮捕。   “知其道,用其妙,This is how”曾是西门子公司在中国的广告语,但现在说起这些更像是对这些外资公司的一句嘲讽—这些公司在其本土市场上一律规规矩矩,在中国市场却显示出了“入乡随俗”的决心和“打破陈规”的勇气。   “可口可乐有一份员工职业操守手册,每一个员工入职时都会签一份员工职业操守的确认书,其中有一些关于商业贿赂的规定,”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可口可乐员工告诉《第一财经周刊》,“但是,正如法律制定了总有人会触犯,公司的规定也同样会有人违反,这很难避免。”   如果可以把在中国的外资公司丑闻频率激增完全归因于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这或许应该被视作好消息。但可惜,申美事件发生后,《第一财经周刊》向包括广告、家电、地产、医药、IT设备、卖场渠道等行业的二十多名资深销售、市场人士发出的“商业潜规则”调查问卷及采访显示,现实的商业环境本身并不透明阳光,情况依然令人担忧。   这些资深人士中有超过九成的人认为在他们的生意中,“潜规则”发生的频率“非常常见”或“常见”,而回扣在做单/下单中的重要性则是“极其重要”或“重要”, 其中超过1/3的人提到使用“潜规则”可以“提高效率”。   一名物流公司高层主管称,“在操作层面上,潜规则还是很重要的。否则动辄退货、罚款,对企业影响很大”。   海尔公司的一名大区经理更进一步介绍说,“如果要做大的广告,广告商会给一定级别的领导回扣,通常是15%”。   据报道,涉案可口可乐员工所在的市场部每年手握广告、市场费用超过1亿元。因此“如果企业成为受贿方的话,市场部的人员最容易难辞其咎。”一名外企渠道管理人员回应《第一财经周刊》调查时说。   尽管中国已经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和《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1996),但《反商业贿赂法》尚未出台,商业公司“犯事儿”后接到的罚单数额往往少得令人吃惊。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没有涉及政府官员,对于回扣或者是潜规则的惩罚则更多时候只停留在公司内部自查阶段。如果贿赂行为游走在“公司行为”这个灰色地带的话,几乎没有谁有

文档评论(0)

jiqingyo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