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机械类别 装载机的起源 1929年第一台轮式装载机,(斗容0.753立方米、载重量680公斤)。这是较早的装载机。采用门架式结构在这之前是用钢绳提斗式的装卸机具,这一时期的装载机结构特点是,发动机前置,前轮小,后轮大,单桥驱动,前轮转向,门架式工作装置,用钢绳提臂翻斗,拖拉机底盘,牵引力小,铲斗切入力小,作业速度底。 四十年代发展专用底盘期 1947年,克拉克公司生产,用液压—连杆机构,取代了门架式结构,专用底盘,具备了现代装载机的外形,提高了提升速度、卸载高度和掘起力,因而可用于铲装松散的土方和石方,这是装载机发展过程中第一次重大突破。 六十年代——发展大型装载机并用于矿山 这时期采用铰接式装载机,是第三次重大突破。铰接转向优点是: 铲斗随前车架转向,可满足原地转向; 与钢性车架比,一个作业循环内平均行驶路程少51%,生产效率提高50%; 转弯半径小,机动灵活,适用于狭窄场地作业; 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 这个时期装载机的结构朝向安全,操纵省力,维修方便,减少污染,舒适等方面发展。 具体结构有: 钳盘式制动器取代了蹄式制动器。(沾水复原性好,散热性好,不需调整制动间隙,磨损后制动片易换,寿命长; 双管路制动系统; 防滚翻、防落物驾驶室;降噪,防尘,装配空调; 操纵省力——采用先导控制; 工作装置销轴采用二硫化钼润滑,由10小时加润滑脂一次变为100小时一次。 二十世纪末 主要在环保、安全、简化操作等方面发展,而不是追求单机效率,进入电子化时期。 降低噪音指标提高;国际上大部分国家八十年代时就要求司机耳边噪音在85分贝以下;到二十世纪末,要求司机耳边噪音在76分贝以下。 保养简化:衬套密封润滑和自动润滑,使润滑周期提高到2000小时以上,减少维修时间;采用集中润滑系统,使维护更为方便,延长机器零部件的寿命; 研制新型:轮胎占整机成本的10%—15%以上,轮胎寿命一般为500—2000小时,因而提高轮胎寿命经济效益显著。国外轮式装载机上广泛采用无内胎轮胎。 节能方面:充分利用发动机功率,降低油耗,采用微处理机控制自动换档;采用变量系统与双泵合流系统,高效节能。 实现遥控:在自动换档,自动找平基础上,逐步实现遥控,在操纵室用电视遥控几台装载机作业。如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防盗、监控和远程信息反馈。 装载机在中国的历史 1963年成工开始试制国内第一台Z1-4装载机(履带后卸式), Z420,2T(成工)和Z435 3.5t(夏工)型液压装载机。同时研制了我国的回转式装载机Z4H2型 2t 采用的全液压低压宽基工程轮胎,液力机械变速箱,180°回转作业,整体刚性车架,带有差速锁装置的四轮驱动轿,为国内生产制造的首台全液压四轮驱动回转装载机。 1963年日本在华展出了一台轮式装载机125A,展出结束后,当时的机械工业主管部门将该展出样机送给了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进行研究、测绘,仿制并将图样交由柳工,并在1966年由柳工制造出我国第一台l轮式装载机-Z435 功率:100;斗容量1.7M3 1978年,天工所根据机械部的要求,制订出以Z450为基型的我国轮式装载机系列标准。制订标准时,保留用Z代表装载机,用L取代“4”代表轮式,改Z450为ZL50,就这样制订出了以柳工ZL50型为基型的我国ZL轮式装载机系列标准,这是我国装载机发展鸣上的重大转折点。该标准制订出来后按当时的行业分工,柳工、厦工制造ZL40以上的大中型轮式装载机,成工、宜工制造ZL30以下的中小型轮式装载机,逐步形成了柳工、厦工、成工和宜工当时的装载机四大骨干企业。 1977年“成都工程机械厂”,联合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联合设计ZL20型和ZL30型轮式装载机。ZL20型、ZL30型轮式装载机通过鉴定,并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奖。 成工在70年代初开发了30A,属国际60年代技术水平。进入80年代消化吸收了美国卡特、日本小松等先进技术,开发成功了我国第二代装载机产品。主要是增设了空调系统、紧急制动系统、防滚翻及落物保护装置等。采用了全液压流量放大转向系统,单摇臂“Z”型连杆机构作业装置,密封、减振、降噪的驾驶室,密封式销套结构等。还少量出现了液压先导操纵及电子监控系统。 第三代产品的显著特点有: ⒈工作液压系统的系统压力与国际接轨,由原来普遍的16MPa提高到20MPa以上; ⒉机电一体化水平大大提高。变速操纵由原来的机械液压操纵改为电脑集成控制系统(EST-17T)控制的电液操纵。同时还采用了多种型式的电子监控系统; ⒊采用了全密封内藏湿式多片式制动器及制动可靠、性能卓越的全液压制动系统; ⒋采用了当今世界上流行的流线形外观设计,并采用了前后玻璃分别为一体的带有空调的驾驶室; ⒌采用了大转向角,具有转弯半径小、结构合理、维护保养方便等优点; ⒍普遍实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