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性疾病(有图)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盆腔炎性疾病 盆腔炎性疾病 盆腔炎性疾病(PLD)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以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最常见。盆腔炎性疾病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初潮前、绝经后或未婚妇女很少发生盆腔炎性疾病。若发生盆腔炎性疾病也往往是邻近器官炎症的扩散。盆腔炎性疾病若未能得到及时、彻底的治疗,可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以及炎症反复发作,从而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且增加家庭与社会经济负担。 中医古籍中无盆腔炎性疾病的记载,但根据其症状特点,当属“热入血室”、“带下病”、“不孕”、“癓瘕”、“经水不调”“经行腹痛”等病之中。 女性生殖系统自然防御功能 1.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掩阴道口、尿道口。 2.由于盆腔肌的作用,阴道口闭合,阴道前后壁紧贴,可防止外界污染。 3.宫颈内口紧闭,宫颈管的粘液栓成为上生殖道感染的机械屏障。 4.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向宫腔方向摆动及输卵管的蠕动,均有利于阻止病原体侵入。 5.生殖道免疫系统。生殖道粘膜如宫颈和子宫聚集有不同数量淋巴组织及散在淋巴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补体均有免疫功能,发挥抗感染等作用。 感 染 途 径 沿生殖道粘膜上行蔓延 病原体侵入外阴、阴道后,或阴道内的菌群沿宫颈粘膜、子宫内膜、输卵管粘膜蔓延至卵巢及腹腔,是非妊娠期、非产褥期盆腔炎性疾病的主要感染途径。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及葡萄球菌等,常沿此途径扩散。 感 染 途 径 沿淋巴系统蔓延 病原体经外阴、阴道、宫颈及宫体创伤处的淋巴管侵入盆腔结缔组织及内生殖器的其他部分,是产褥感染,流产后感染及放置腔内节育器后感染的主要感染途径。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多沿此途径蔓延。 感 染 途 径 经血循环传播 病原体先侵入人体的其他系统,再经血循环感染生殖器,为结核菌感染的主要途径。 直接蔓延 腹腔其他脏器感染后,直接蔓延到内生殖器,如阑尾炎可引起右输卵管炎。 治 疗 急性盆腔炎发病后需要积极治疗,以免转为慢性。嘱患者卧床休息,给予高蛋白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体位以头高脚低为宜,以利于宫腔内及宫颈分泌物排出体外,盆腔内的渗出物聚集在子宫直肠窝内而使炎症局限。 慢性盆腔炎由于病程较长,思想顾虑重,故应加强宣传,解除思想顾虑,加强营养,做好体质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劳逸适度,性生活有节制,避免过重体力劳动等。 治 疗 中 医 治 疗 中医急性盆腔炎疗法 (1)湿热壅盛 主证:高热恶寒,下腹疼痛拒按,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相兼,臭秽,阴中灼痛,口咽干燥,尿黄便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化瘀。 方药:银翘败酱解毒汤加减(《中医妇科临床手册》) 金银花30、连翘30、红藤30、败酱草30、丹皮9、生栀子30、赤芍12、桃红12、苡仁12、延胡索12、川楝子9 加减:高热恶寒者加荆芥6、防风6、薄荷(后下)3。大便溏薄加葛根6、黄芩6、黄连6。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后下)9。热毒盛者加紫花地丁30、蒲公英30、黄连6、鸭跖草30、白花蛇舌草30,或六神丸,每次10粒,每天3-4次。 中医急性盆腔炎疗法 (2)瘀毒阻滞 主证:高热虽减,但余热未退,下腹胀痛拒按,带下黄稠且有臭味,口干而不欲饮,舌质暗红,苔黄或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消结。 方药:盆腔炎2号(《中医临床妇科学》)加减 丹参30,赤芍、白芍、桃红各10克,败酱草15、生苡仁30,三棱、莪术、穿山甲9,陈皮6,山楂、延胡索各12,炒枳实、桔梗9、皂刺6 加减:低热较明显,大便艰难者加蒲公英15、金银花12、大黄6;纳差便溏者,去桃红,枳实,加入煨木香6、神曲10、茯苓12;腰痛加川续断、桑寄生各10,怀山药12。 中医急性盆腔炎疗法 (3)正虚邪陷 主证:面色晄白或晦暗,四肢厥冷,烦躁,周身汗出粘冷,腰酸腹痛拒按,带下量多色黄或臭秽,或见神智昏糊、舌红或淡,脉息微弱。 治法:回阳救逆、扶正托毒 方药: 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合参附汤(《正体类要》) 薏苡仁30、附子6、败酱草15、人参10 加减:大便溏泻者加入炮姜6、炒白术10;舌苔黄根腻,脉数者,可加安宫牛黄丸以清热安神。 中医慢性盆腔炎疗法 (1)湿热阻滞 主证:下腹胀痛或腰骶疼痛,带下量多,色黄味臭或低热起伏,或兼月经不调,经色暗红或夹粘液,小便黄,大便干或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沉或弦滑。 治法:清热除湿 行气止痛 方药:四妙散(《成方便读》)合四逆散(《伤寒论》) 柴胡15、枳

文档评论(0)

cumhuatg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