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物质的统称。 一、细胞因子的概念 细胞因子(cytokines) : 机体的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小分子的多肽类因子,它们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 它们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 在异常情况下也会导致病理反应 细胞因子包括: 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单核因子 等等 目前已知: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 干扰素(interferon, IFN)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octor,TGF-β) 等等 二、细胞因子的命名 1、白细胞介素 1979年第二届淋巴因子的国际会议上,将在白细胞或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命名为白细胞介素(IL) 现在已经报道的有18种:如IL-1、IL-2、……、 IL-18 研究表明,许多IL不仅介导白细胞相互作用,还参与其它细胞的相互作用,如: 造血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 神经细胞、成骨和破骨细胞等的相互作用。 白细胞介素的特性 2、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 是指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阶段的造血干细胞增生、分化,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 2)根据它们的作用范围,分别命名为: 3、干扰素(interferon, IFN) 干扰素是最先发现的细胞因子, 干扰素的功能 4、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TNF是一类能直接造成肿瘤细胞死亡的细胞因子 根据其来源和结构分为三种,即: TNF-α——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 TNF-β——活化的T细胞产生,又名淋巴毒素 lymphotoxin TNF-γ——NK细胞和靶细胞同时释放 选择性与靶细胞结合并杀灭之 TNF除有杀肿瘤细胞作用外,还可引起发热和炎症反应,大剂量TNF-α可引起恶液质,呈进行性消瘦, 因而TNF-α又称恶液质素(cac hectin)。 5、生长因子 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 6、趋化性细胞因子 由白细胞与造血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分泌 可结合在内皮细胞的表面, 具有对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趋化和活性激活。 7、淋巴因子 由活化的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都可称为淋巴因子(lymphokine),如: IL-2、3、4、5、6、7、8、9、10、11、12、13,TNF-β,IFN-γ等均为淋巴因子。 8、单核因子 由单核已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统称单核因子(monokine),如: IL-1、6、8,TNF-α、IFN-α等。 三、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目前发现并正式命名的细胞因子有数十种 每种细胞均有其独特的、起主要作用的生物学活性。 尽管种类繁多、产生细胞和作用细胞多样、生物学活性广泛、发挥作用的机制不同,但均具有以下共同特性: 由抗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物活化的细胞分泌;是低分子量(15~30kD)的蛋白或糖蛋白; 多以单体形式存在; 细胞因子的分泌是一个自我调控的短时自限过程; 天然细胞因子大多是在近距离发挥局部作用 大多是通过自分泌方式(即作用于自身产生细胞)和旁分泌方式(即作用于邻近的靶细胞)短暂性地产生并在局部发挥作用。 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不同类型的细胞也可产生一种或几种相同的细胞因子; 需与靶细胞上的高亲和力受体特异结合后才发挥生物学效应,且不受MHC限制 ; 细胞因子功能的网络性 四、细胞因子分子结构及其受体的结构 1、细胞因子的分子结构 不同细胞因子的结构差异很大 多数为小分子多肽,多由100个左右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不超过60kD, 不同细胞因子之间无明显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 多数细胞因子以单体形式存在, 少数因子以双体形式存在 如IL-5、IL-12、M-CSF、TGF-β等 大多数细胞因子带有糖基, 但这些糖基多与细胞因子的生物活性无关, 可能起延长细胞因子体内半衰期的作用。 2、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都是通过与靶细胞表面高亲合力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其生物学效应的。 细胞因子受体与其它膜表面受体一样,均由3个功能区组成,即膜外区(细胞因子结合区)。跨膜区(疏水性氨基酸富有区)和膜内区(信号传导区)。 细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光伏项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及重要危险源清单(光伏区).docx VIP
- 项目五-任务4-气门组的拆装与检查.ppt VIP
- -》水文数据GIS分类编码标准.pdf VIP
- 结构构件荷载试验报告.pdf
- 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最全版).docx VIP
- 30题支行行长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pdf VIP
- 人音版 音乐二年级上册早上好(课件).pptx VIP
- Unit 1 Helping at home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共六课时)2025-2026学年度人教PEP英语四年级上册.docx VIP
- ABB_ACS800变频器说明书.pdf VIP
- 节能评估报告书(模板).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