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蚤与疾病 概 述 蚤,无翅善跳,俗称跳蚤,是十分特化的昆虫,确认为是鼠疫的传播媒介。 世界历史上鼠疫曾有3次大流行: 公元6世纪(520-565年),死亡1亿人。 12-17世纪(1346-1665年)仅欧洲死亡 2500万人。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起源于我国云南 与缅甸交界处,并向世界各地扩散流行, 波及范围达32个国家和地区,死亡1200万人。 我国蚤类分类区系和系统关系研究显示,迄今已发现650种(亚种),分隶于10科75属。种类约是建国前已知种的8倍,占世界已知种的1/4,其中约一半以上是近50年内命名的新种。 世界已知种2500余种,约95%寄生于兽类,5%寄生于鸟类。 分类 昆虫纲 蚤目 蚤科、角叶蚤科、多毛蚤科和细蚤科等 蚤隶属于: 营养排泄及生殖中心,前7节为正常腹节,后几节为生殖器官。 一、形态 成虫两侧扁平;棕褐至深褐色,长3mm,有鬃毛、刺和栉 摄食和感觉中心,似三角形,刺吸式口器 头部: 运动中心,胸分三节,背板、腹板各一块及侧板两块构成,足长而发达。 胸部: 腹部: 猫栉首蚤头胸部 生活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 卵常产于宿主(鼠、犬和猫)窝巢中。 幼虫蛆形,无眼无足,口器为咀嚼式;成 虫排出的血粪是其营养要素,经3龄期化蛹。 蛹期不摄食,因茧外黏附尘土及物质碎屑, 具伪装作用,蛹期通常1~3周。 成虫羽化出茧有时需要刺激,否则它可较 长期地静伏于茧内,成虫寿命约1~2年。 蚤属完全变态昆虫 二、生活史 二、生活史 虫卵 幼虫 蛹 成虫 宿主选择性 多宿主型 范围广 如人蚤 寡宿主型 较普遍,限于一定目科属 单宿主型 少见,对宿主要求严格 寄生方式 游离型 巢蚤——耐饥力强 毛蚤——耐饥力弱 半固定型 固定型 三、生态 孳生地 动物宿主(鼠、猫、犬)巢穴中 居家环境屋角、墙缝、床下、土炕 等的尘土中 吸血习性 雌雄虫均吸血,其对蚤的成熟、交 配、生存、繁殖和寿命都有意义。 频率:毛蚤比巢蚤高,雌蚤较雄蚤高 时吸时停,边吸边排粪。 成蚤跳跃能力强。 散布亦随交通工具和货物运输。 了解蚤的散布、迁徙和转移,具重 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鼠类宿主在蚤的活动与散布中起了 主要作用。 活动与散布 直接危害叮刺 皮下寄生 盲潜蚤钻入皮下形成的伤口 四、与疾病的关系 传播疾病 鼠疫 地方性斑疹伤寒 绦虫病 间接危害 鼠疫( plague ) 传播机制 当蚤刺吸病人或病鼠的血液后,鼠疫杆菌被吸入蚤胃(中肠),其迅速繁殖并向前胃推移继续繁殖致前胃形成菌栓,成为“堵塞蚤”。蚤因前胃堵塞而所吸血液不能入胃,饥饿导致吸血频繁,吸力更增强,以至食道内血液倒流,洗刷了前胃中菌栓,病原被反吐入宿主体内,使宿主受染。 病原为鼠疫杆菌 流行三环节 鼠疫杆菌 动物宿主 媒介(蚤) 家鼠 蚤 野鼠 野鼠 人腺鼠疫 人肺鼠疫 疫蚤 疫 人肺鼠疫 呼吸道、飞沫 鼠疫属于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肺鼠疫可因含菌的痰、飞沫或尘埃,通过呼吸、咳嗽或喷嚏等呼吸道传播,甚至相互间谈话亦可传播。 其他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患者的痰和脓液或动物的皮、 血及肉,通过皮肤黏膜受染 通过食用染菌动物(旱獭、藏系绵羊 等)自消化道受染 我国人类鼠疫流行的潜在威胁 经济开发、草原建设及畜牧业的发展,大批易感人群不断进入疫源地和毗邻地区,从事采挖药材、放牧、猎捕旱獭或向外地贩运藏系绵羊等,由此将易染动物及附属品带出的危险是不容忽视的。 病原:莫氏立克次体感染途径:黏膜及破损的皮肤 感染方式: 含病原的蚤粪檫入伤口或眼结膜 含病原的蚤粪干燥飞扬于空气中, 被吸入。 食入了被病原蚤粪或鼠尿污染的食 物所致。 地方性斑疹伤寒 蚤可作为某些绦虫的中间宿主 犬复孔绦虫(犬、猫感染率高) 人体感染系常与犬猫接触误食病蚤所致。 微小膜壳绦虫、缩小膜壳绦虫。 人因误食了含有似囊尾蚴的蚤或混杂 在粮食中间的其它昆虫而受染。 绦虫病 环境卫生 灭鼠 灭蚤 五、防制原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