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固定粮食税,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余粮收集制,企业国有化,实物配给制和劳动义务制 内容 为了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工农联盟,以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实现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 目的 不同点 两种政策都是无产阶级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具有明显的社会主义性质 相同点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是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为俄国人民指明了发展道路 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影响 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适应了战时需要,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作用 不同点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88年6~7月 苏共第19次代表会 议、首次提出“人 道的、民主的社会 主义”,“公开性、 民主化和社会主义 意见的多元化” 1989~1990年 苏联15个加盟共和 国中14个发生民族 骚乱和流血冲突 1990年1月 戈尔巴乔夫声称: “实行多党制……符 合社会的需要。” 1991年12月 苏联正式解体 1939年8月23日 苏德签订互不 侵犯条约 1939年9月1日 第二次世界大 战爆发 1941年6月22日 苏德战争爆发 1942年1月1日 《联合国家宣言 》签署 1942年7月~1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保 卫战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 1945年4月30日 苏军攻克柏林 1945年8月8日 苏联对日宣战 ①目的: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②内容: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③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 同 虽然进行了根本性改革,但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 失败 原因 失败 取得一定的成就,最后失败 结果 前期是经济领域,后期是政治领域 工业 农业 侧重 点 异 戈尔巴乔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5) 苏联的经济改革(5年5考) 斯大林模式(9) 新经济政策(5)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5年16考) 定时空 抓关键 错误选项 正确选项 错误选项 错误选项 新经济政策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商品经济谈不上主导 D 由“1922年”“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说明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 C 不能和材料相呼应过于武断,和材料前半句冲突 B 错在“彻底”这一词上,不符合苏维埃的性质 A 选项定位 判断理由 选项 抓题眼 关键信息 抓题眼 抓题眼 定时空 抓关键 正确选项 错误选项 错误选项 错误选项 这一论断是为维护斯大林模式 D 农业改革源自赫鲁晓夫改革,此时尚未进行 C 苏联的工业化在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实现 B 结合相关史实可以判断,当时苏联没有彻底、永远地解决谷物问题 A 选项定位 判断理由 选项 抓题眼 抓关键 关键信息 战时 共产主义 经济发展 市场 商品 社会主义 工农联盟 计划经济体制 弊端 传统观念 局部改革 工业 军事工业 市场对经济 社会主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