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
重组门冬酰胺酶II的制备与分析
组员 :1144301 吴雅云 1144302 王世静
1144303 奚建涛 1144304 逄淑云
实验目的
1. 了解构建重组质粒的原理
2. 掌握质粒提取方法、PCR技术、酶切等基本技术方法
3. 了解原核细胞表达重组蛋白载体的原理
4. 掌握重组质粒的初步鉴定方法
5. 了解重组工程菌发酵培养、诱导表达重组门冬酰胺酶II的原
6. 了解重组门冬酰胺酶II通过透析法脱盐
7. 掌握透析法的基本操作
8. 了解离子柱交换吸附技术的原理
9. 掌握离子柱交换吸附技术分离、纯化重组门冬酰胺酶II的方法。
实验原理
门冬酰胺酶,别名L-门冬酰胺酶、天冬酰胺酶或天门冬酰胺酶。L-天冬酰胺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肿瘤细胞中的天冬酰胺合成酶含量非常低,故自身不能合成L-天冬酰胺,需依赖外源L-天冬酰胺才能生存。而L-天冬酰胺酶可通过降解L-天冬酰胺从而抑制肿瘤细胞中蛋白质的正常合成,导致肿瘤细胞的死亡。人体内正常细胞则因能自身合成L-天冬酰胺,所以受L-ASP的影响较小。故L-ASP可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使用的L-ASP泛指来源于大肠杆菌的E. L-ASP II。从1974年天津生化制药厂开始生产L-ASP,到1995年吴梧桐教授等进行的E.天冬酰胺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并首次在国内成功构建了高效表达L-ASP的基因工程菌/ CPU210009,工程菌发酵单位比野生株高出100倍。随后又优化了基因工程菌的培养条件和发酵工艺,确定了重组L-ASP 的纯化路线,并对重组产品进行了鉴定。L-ASP的制备纯化工艺越来越成熟,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工业化生产优质、低价的注射用E. L-ASP开辟了新的道路。
cDNA克隆包含了相应mRNA分子完整的5'非编码区序列,为研究目的基因在翻译水平上调控机理奠定了重要基础。
聚合酶链式反应,简称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利用DNA变性和复性的特点,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复性)及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省时等特点。
化合物诱导转化法原理外源 DNA 与多聚物(聚乙二醇(PEG)、多聚赖氨酸、多聚鸟氨酸等)、 二价阳离子(Mg 、Ca 、Mn等)混合,再与受体细胞或原生质体混合,可使外源 DNA进入细胞S.O.C比LB 培养基更有营养,因此导致细菌的快速生长;相对于LB 培养基S.O.C 培养基中转化株不仅可以在其后的1 h 就观察到而且转化效率较高S.O.C 培养基比LB 培养基的效率高出10 ~30 倍OD260和OD280,计算其纯度及比值。
2.cDNA合成和文库构建 根据RNA浓度确定RNA模板量。按Clontech的SmartTM cDNA Library Construction Kit 使用手册进行,cDNA合成使用长距离PCR方法。依次加入SMART IV Oligonucleotide、3'PCR Primer及dNTP,在反转录酶作用下合成第一链。再以第一链cDNA为模板,依次加入dNTP Mix、5'PCR Prime、3'PCR Primer、Advantage 2 Polymerase Mix 在 PCR仪上进行扩增,共30个循环。PCR产物经蛋白酶K消化、SfiI酶切以及CHROMA SPIN-400 column大小分级。按照cDNA:Vector=1:2/1:1/3:2三种方式进行连接。每一个连接建立一个独立的λ噬菌体包装反应。
3.文库质量鉴定 事先制备好宿主菌的液体培养物,37℃,140r/min培养,直到培养液OD600至2.0。离心,弃上清,用MgSO4 重悬沉淀。取3种连接方式不同稀释度的包装产物各100μl,分别与200μl宿主菌过夜培养物混合,在37℃培养10~15min,各加入5ml融化的LB/MgSO4 上层琼脂,混合,立即倒入37℃预热的LB/MgSO4平板上,水平涂布,冷却10min,37℃培养6~18h,计数噬斑,计算滴度(pfu/ml)=噬菌斑数×稀释因子×1000/稀释的噬菌体铺板体积(μl)。取2ml融化的上层琼脂,依次加入50μl IPTG和X-Gal贮存液、5μl不同稀释度包装产物与宿主菌的混合物,计数蓝、白斑,计算重组效率=白斑数/(白斑数+蓝斑数)。
4.文库的PCR鉴定 随机挑选了12个噬菌斑进行噬菌粒的转化及碱裂解提取质粒作为模板,分别依次加入5'PCR Primer—CTCGGAAGCGCGCATTGTGTT ,3'PCR Prime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