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7上期末复习新课标.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秦 汉 时 期 (阶段特征: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封建经济持续发展) 【1】了解“文景之治”,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1、汉初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面对此情此景,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何种措施应对? (1)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2)奖励农耕,提倡节俭 (3)重视“以德化民” 结果:社会安定,百姓富裕,经济繁荣,出现了治世局面——“文景之治”。 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确立大一统局面所采取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的历史贡献。) (1)政治: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2)经济: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3)思想: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4)文化: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5)对外关系:先后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 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事务,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公元前97年,甘英出使大秦。公元166年,大秦安敦王朝(罗马帝国)的使臣来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如何评价丝绸之路?第一? 是一条中西经济交流的通道,西域的葡萄、苜蓿、地毯、汗血马、石榴、核桃等物品顺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原,中原的铸铁、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沿丝绸之路传到西域。 第二? 是一条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文化沿着丝绸之路从西方传入我国,我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沿着丝绸之路直接或间接的传向西方 建议: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视丝绸之路沿线文物古迹保护和旅游景点开发的相结合;保护西部的环境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强与中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等等 【3】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1、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汉光武帝,在位期间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 2、东汉中、后期社会动荡不安,具体表现: (1)中央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爆发 (3)地方军阀割据混战 国号 方位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经济 魏 北 曹丕 220年 洛阳 兴修水利工程,北方生产明显恢复 蜀 西南 刘备 221年 成都 丝织业发达,蜀锦行销三国 吴 东 孙权 222年 建业 造船业发达,派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阶段特征:国家分裂、民族融合、江南经济开发、科技文化繁荣) 【4】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1、魏、蜀、吴的建立,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根据在地图上的位置找出魏、蜀、吴,指出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 【5】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人口迁徙的浪潮:(P112活动与探究) 1、少数民族内迁:东汉末年,少数民族内迁至中原地区(五胡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2、北人南迁:西晋后期出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大量的北方人南迁(北人南迁) 3、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江南经济开发(劳动力、先进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推动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北方游牧民族迁入中原,发展农业,定居生活。 二、江南经济的发展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主要原因) 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④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表现: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③农业技术的进步: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6】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北魏统一北方后,各族人民交往增多,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 2、改革措施: (1)迁都洛阳,以利对中原的控制,客观上有利于吸收先进的中原文明。 (2)汉化措施: 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②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③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⑥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3、作用: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传统汉文化得到发展 二、汉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1、秦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