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例谈中高年级词语教学规范
【内容摘要】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中高年级的日常教学中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教学,且教学方法单一,收效甚微。本文从词语教学的朗读、理解、运用三块阐述教学规范,附以教学实例,以期在教学中能有所借鉴,提高词语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词语教学 规范 意蕴 内涵 应用
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日常教学中,很多老师对词语教学不够重视,往往会把一课的词语集中起来叫学生读一读,抄一抄,说一说词语的意思,甚至照词语手册中的解释念一念就算完事了,似乎教词语纯粹就是为了扫清阅读障碍。这种方法单一,为理解而理解,脱离语境,没有生命力的教法使得词语教学收效甚微,学生也日渐丧失学习的兴趣。
新课标对于中高年级词语教学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也明确指出:“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学习,重视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教学中要科学有序地完成这些任务,就必须规范词语教学,使平常的词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读出词语意蕴
汉字有着丰富的意象,词语更是意蕴丰赡,有时读一个词就如读一幅画,读一首诗。然而在常态课中,学生读词大多不过就是把字音读准罢了,语气平平,毫无感情。究其原因,乃是对词语的不理解或是没有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学生没有切身的感受,难以用读传达出词语所包含的意蕴。其实只要老师铺垫得当,引导得好,词语是可以读出感情,读出意蕴的。浙江青年名师张祖庆《我盼春天的荠菜》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出示词语)嫩蔷薇枝 才开放的映山红
青豌豆 青枣 青玉米棒子
马齿苋 野葱 灰灰菜 荠菜
(指名认读,指导正音。读准字音后,教师感到学生读的语调比较平直,于是让他们读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后再来读词语)。
师:这些词语表示植物的,而且是作者小时候吃过的植物。当饥饿的时候,作者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些植物——
(生齐读词语,语气已经略显得凝重)
师:当饥饿的时候,她能吃到的也只是这些植物——
(学生齐读词语,语气愈显凝重)
师:是啊,饱尝饥饿的张洁,对这些植物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味。来,让我们走近张洁,走进那特殊的年代,再把这种特殊的感情读出来——
(学生齐读词语,词语的色彩有了明显的不同)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张老师通过三次语境的创设,引导孩子们去反复地读。读着这些词语,孩子们脑海里浮现出来的,是年幼的张洁吃这些植物充饥的一幕幕情景。因为有了对主人公的深切同情,再读这些平常的野菜的名字,就会觉得又亲切,又苦涩,又无奈。
再看张老师《在大熊猫在故乡》教学片段:
师:课文中有很多词语非常美,我们来欣赏一下,请看屏幕——(出示一组词):苍绿幽静 鸟鸣声声 郁郁葱葱 泉水清清 箭竹茂密 流水涓涓
师: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一生读词语,师正音。)
师:现在请大家依次读词语。(学生读,语气平淡。)
师:同学们,咱们中国的语言很美很美,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请你再去读读其中的某个词,想象一下,你的脑子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课堂气氛热烈起来,学生自由读词语后纷纷举手。)
师:读着某个词语,你脑海里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
生:读着“苍绿幽静”,我好像来到了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树枝相互遮掩,看不见天空,里边很静,很静,偶尔传来几声悦耳的鸟鸣声。
师:真美!来,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生:苍绿幽静。(读得抑扬顿挫,很有绿意浓浓的感觉。)
生:我读“流水涓涓”,仿佛看到了清澈见底的流水。
生:我记着“鸟鸣声声”这个词语,仿佛看到了许多美丽的小鸟在树林里边飞边叫,周围满是清脆的鸟鸣声。
师:老师给你们配音,我们一起读,好吗?
(教师用口哨模拟出了清亮的鸟鸣,学生读“鸟鸣声声“,声音里包含喜悦,读完学生情不自禁地热烈鼓掌。)
师:读着不同的词语,你的脑子里一定会出现不同的景象,孩子们,学词语就要学会联想,这样就能把词语学活了。请你把觉得最有味道的词语读给大家听。(学生读得绘声绘色。)
……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张老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语言对词语进行情景描述,中国汉语的形象性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通过想象画面,入境地读,读出了词语的意蕴,读出了自己的情感。在这如诗如画的品读中,词语的魅力也被充分的开掘。
二、品味词语内涵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语),运用多种方法,品味词语的内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