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讲评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茂材:才德优异之士。治剧:处理繁重难办的事务。贵戚:帝王本姓的亲族。 交通:勾结 浸:渐渐 闾里:里巷、乡里 赇:贿赂 斫:砍 群辈:聚众结伙 掾:属吏、属官 杂举:共同举报 鲜衣凶服:华美的衣服和便于格斗的装束。 瘗 :掩埋、埋葬 不谨:行为放荡 魁宿:有深交的老熟人。诡令:责令 爪牙:党羽、帮凶 视事:官吏到任办公 坐臧:犯贪污罪 党与:同党之人 首联写园内之景,一正写,一侧写。小园内有一小池,池水清澈,池边一棵大树,枝繁叶茂,倒映池中。傍晚时分,微风乍起,池中树影摇晃,婆娑荡漾。水的静,影的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运用拟人手法,写“山光”因好奇园中美景而探头探脑,窥视园中。 不但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而且从侧面突出了园中景物之富有魅力。 颔联由园内而至园外,视野放远,境界开阔.秋天的山村黄叶满山。这种黄,是成熟的金黄,并非枯槁的褐黄.它黄得亮,也黄得润,给画面涂上一层亮色,片片金黄的叶如只只飞舞的蝶.尤其是在斜晖的映照下,一半明艳,一半阴暗,色泽层次分明,尽显"山光"之致. 颈联又回到写园内,写翠竹之幽,寒花之芳。幽竹静立,人亦静立,人心澄明、淡定、从容。“寒花”即菊花,凌霜傲放,清香袭人。此二句诗人撷取“幽竹”“寒花”两个典型意象,一为劲节,一为傲骨,显示诗人的高风亮节,孤标傲世。 尾联“小园”“小立”两个“小”字一指范围,一指时间。为何“宜小立”?只因月已如霜。虽曰“小立”,然诗人自“斜阳”至“新月似新霜”,也立之太久,陶醉于眼前美景而不忍离去。新月新霜乃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之象征,于是一个孤清高洁的诗人形象就跃然纸上。诗歌表现了黎简孤傲高洁的情怀。 《逢病军人》是唐代诗人卢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一个伤病退伍在还乡途中的军人,从诗题看可能是以作者目睹的生活事件为依据。诗人采用白描的手法,描写患病军人的苦难,体现出军人的悲惨遭遇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军人的同情。 军人在行军的途中,经常患病,住宿下来又没有粮吃,只得忍饥挨饿。在这万里归乡途中,奔波不息,至今还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在这生病之际,头发蓬乱,宿在古城哀吟,身上的创伤被寒风一吹,如刀割一般,实在令人难以忍受。 首句写出“病军人”的三重不堪,将其行住两难、进退无路的凄惨处境和盘托出。 第二句承上句“行”字,进一步写人物处境。分为两层。“万里还乡”是“病军人”的目的和希望。 第三句刻画人物外貌,“蓬鬓”二字,极生动地再现出一个疲病冻饿、受尽折磨的人物形象。 第四句又写出了三重“不堪”。写出“病军人”常恐死于道路、弃骨他乡的内心绝望的痛苦。这样一个“蓬鬓哀吟”的伤兵形象,作者巧妙地把他放在一个“古城”的背景下,其形容的憔悴,处境的孤凄,无异十倍加。诗人把“病军人”饥、寒、疲、病、伤的苦难集中展现,流露出诗人对笔下人物的深切同情。 《河湟旧卒》此诗通过一个久戍幸存的老兵的遭遇,反映了唐朝末年那个动乱时代的景象。 1、妙达:精通 2、毕备:全都具备 3、洎:到 4、每:经常 5、雅正:典雅方正 6、率:全、都 7、撰:编写 8、哂:讥笑 9、用事:当权、掌权 10、怨望:怨恨、心怀不满 11、诘:责备、质问 12、符瑞:吉祥的征兆 13、中国:中原地区 14、竟:最终 15、赡遗:接济赠送的财物 16、坟籍:古代典籍 17、撰著:写作 万宝常,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他的父亲叫万大通,跟随梁将王琳归顺了北齐。后来又图谋逃回江南梁朝,事情泄漏,被杀。因此,万宝常被发配为乐户,因此他精通音律,各种乐器都能精熟演奏。他自己曾制造了一组玉磐,献给北齐皇帝。万宝常曾和别人正在吃饭,饭间讨论起音调,当时现场没有乐器。他就拿面前的餐具和其他杂物,用筷子敲击,定其音调的高低,五音配齐,敲击起来,和乐器一样音调和谐,被当时的人大为赞赏。但他经历了北周和隋朝,都没能被提拔。 隋文帝开皇初年,沛国公郑译等人主持确定乐蓝的声调,起初定为声音洪亮的黄钟调。万宝常虽然只是一个艺人,郑译等人也常常叫他来一起商量,但他的主张大多不被采纳。后来,郑译的乐曲编成上奏皇帝,皇帝召见宝常,问他(这些乐曲)是否可行。万宝常说:“这是亡国之音,陛下您不应听这种声调!”隋文帝很不高兴。万宝常就极力说明这种声调表现了哀怨、淫邪、放肆的情绪,不是庄重的雅音,请求用水尺为准,来调正乐器声调。隋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万宝常奉皇帝的命令,制造各种乐器。 乐器的声调都比郑译等人所定的调值降了两个调。他还编撰了《乐谱》六十四卷,具体论述各种乐器的各个音阶递相为宫音的转换方法,改变琴弦、移动琴柱的各种变化,产生出了84个调式,144个音高标准,变化终止于1800个音级。当时人因为《周礼》上有递相为宫调的道理,从汉、魏以来,懂音乐的人都不懂这种方法,现在见到宝常与众不同创立了这种方法

文档评论(0)

22666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