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绪论 1 有机化合物 1.1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1.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有机化合物构造是的表示方法 有机化学中电子效应 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 §1.1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C、H(O、N、X、P、S) 一、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结构特点:分子中化学键是共价键; 分子间相互作用是分子间力。 一般特点: (1)热稳定性差(200~300℃易分解)、 容易燃烧(如:乙醇、乙醚等) (2)熔点、沸点较低;一般 m.p< 300 ℃ 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比较 HOAc (M=60):m.p 16.6℃,b.p 118℃(弱的分子间引力) NaCl (M=58.5):m.p 800℃,b.p 1440℃(强的离子间静电引力) (3)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 相似相容 (4)反应速率慢,反应复杂,副产物多 有机反应产率达80%相当可观,有40%的产率就有合成价值。 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有机化合物 链形化合物 环形化合物 (脂肪族化合物) 碳环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 芳 环 化 合 物 脂 环 化 合 物 脂 杂 环 化 合 物 芳 杂 环 化 合 物 (一)按碳架分类 官能团——决定化合物典型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同类化合物。 按官能团分类可将有机物分为: 烷、烯、炔、卤代烃、芳香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羧酸衍生物、硝基化合物、胺、重氮和偶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 …等。 通常将以上两种分类方法结合使用。 如:“开链烯烃”、“脂肪酸”、“芳香胺” … 一些常见官能团及其相应化合物类名 官能团优先次序规则: 羧基、磺酸、酯,酰卤、酰胺、腈,醛基、酮基、醇羟基,酚、巯、氨基、(氢)、烷氧基、烷基、卤素、硝基。 1.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示方法 结构(structure) ——分子中原子间的排列次序,原子相互间的立体位置、化学键的结合状态以及分子中电子的分布状况等各项内容的总和。 分子的性质不仅取决于其元素组成,更取决于分子的结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是有机化学教与学的主线。 构造——分子中原子间相互连接的顺序叫做分子的构造。 以 2-甲基丙醇为例的有机化合物构造表示方法: 路易斯式(书写麻烦) 短线式 (较麻烦) 缩简式(较为常用) 键线式(较为常用) 1.3 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 有机化学: 研究有机化合物来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 以及有关理论、变化规律和方法学科学。 三项内容:分离、结构、反应和合成 [分离] 从自然界或反应产物通过蒸馏、结晶、吸附、萃取、 升华等操作孤立出单一纯净的有机物。 [结构] 对分离出的有机物进行化学和物理行为的了解,阐 明其结构和特性。 [反应和合成] 从某一有机化合物(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成一已知的或新的有机化合物(产物)。 比较标准:以H为标准 常见的吸电子基团(吸电子诱导效应用-I表示) NO2 CN F Cl Br I C?C OCH3 OH C6H5 C=C H 常见的给电子基团(给电子诱导效应用+I表示) (CH3)3C (CH3)2C CH3CH2 CH3 H 共轭体系: 单双键交替出现的体系。 C=C–C=C–C=C C=C–C C=C–C ? - ? 共轭 p - ? 共轭 特点 1 只能在共轭体系中传递。 2 不管共轭体系有多大,共轭效应能贯穿于整个共轭体系中。 定义:在共轭体系中,由于原子间的一种相互影响而使体系内的?电 子( 或p电子)分布发生变化的一种电子效应。 给电子共轭效应用+C表示 吸电子共轭效应用-C表示 二、共轭效应 + ? 定义: 当C-H? 键与?键(或p电子轨道)处于共轭位置时,也会产生电子的离域现象,这种C-H键? 电子的离域现象叫做超共轭效应。 在超共轭体系中,电子偏转的趋向用弧型箭头表示。 ?- ? 超共轭 ?- p 超共轭 三、 超共轭效应 超共轭效应 特点: 1 超共轭效应比共轭效应弱得多。 2 在超共轭效应中, ?键一般是给电子的, C-H键越多,超共轭效应越大。 -CH3 -CH2 R - CH R2 -CR3 1.4 有机反应的类型 协同反应 协同反应:同时进行共价键断裂和生成的反应 有机反应试剂的分类 自由基试剂 能产生自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家纺陈列培训.pptx VIP
- Q/GDW 13100.2—2018 铝镁硅系(6063G)管状母线采购标准(第2部分:专用技术规范).pdf VIP
-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与施工 (27).pdf VIP
- 羽毛球比赛规则(2023年最新版).pdf VIP
- 升华津菜+弘扬津菜+创意津菜+拓展津菜--略论津菜的历史、现状与未来.pdf VIP
-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与施工 (28).pdf VIP
-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与施工 (26).pdf VIP
- 2025年纺机出口潜力及未来预测.pptx VIP
- DB37_T 3587-2023 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认定要求.docx VIP
- 家纺陈列培训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