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发酵工艺过程控制第三节 pH对发酵的影响 及其控制一、pH值对发酵的影响二,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三、发酵pH值的确定和控制 一、pH值对发酵的影响 pH值影响菌体的生长和产物的合成 ①pH值影响酶的活性: ②pH值影响微生物细胞膜所带电荷的状态: ③pH值影响培养基某些组分和中间代谢产物的离解: ④pH值不同,往往引起菌体代谢过程的不同,使代谢产物的质量和比例发生改变 漆酶(Laccases) 在漆树的永延液汁中可被此酶氧化变成黑色色素的物质是漆酚、氢化漆酚等。 借助氧将对苯二酚(氢醌)氧化成对苯醌的酚氧化酶的一种,亦称为对苯二酚氧化酶。 是一种结合多个铜离子的蛋白质,蓝色,分子量约12万,含4原子铜。属于铜蓝氧化酶,存在菇、菌及植物中。 漆酶可存活于空气中,发生反应后唯一的产物就是水,因此本质上是一种环保型酵素。由于这几年环保意识逐渐被人所重视,因此近年来漆酶也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 pH影响菌体的生长 对微生物发酵来说有各自的最适生长pH值和最适生产pH值。 多数微生物生长都有最适pH值范围及其变化的上下限: 上限都在8.5左右,超过此上限,微生物将无法忍受而自溶; 下限以酵母为最低(2.5)。 ①pH值影响酶的活性 当pH值抑制菌体某些酶的活性时会阻碍菌体的新陈代谢。 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都是酶反应的结果,仅仅是酶的种类不同而已,因此代谢产物的合成也有自己最适的pH值范围。 一般认为,细胞内的H+或OH-能影响酶蛋白的解离度和电荷情况,改变酶的结构和功能,引起酶活性的改变。 培养基与胞内pH 培养基的H+或OH-并不是直接作用在胞内酶蛋白上,而是首先作用在胞外的弱酸(或弱碱)上,使之成为易于透过细胞膜的分子状态的弱酸(或弱碱),它们进入细胞后,再行解离,产生H+或OH-,改变胞内原先存在的中性状态,进而影响酶的结构和活性。所以培养基中H+或OH-是通过间接作用来产生影响的。 ②pH影响微生物细胞膜所带电荷的状态 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透性,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及代谢物的排泄,因此影响新陈代谢的进行。 Collnig等人发现产黄曲霉的细胞壁的厚度就随pH值的增加而减小:其菌丝直径在pH6.0时为2~3μm;pH7.4时为2~18μm,并呈膨胀酵母状;pH值下降后菌丝形态又会恢复正常。 菌体形态变化反映代谢 ③pH影响培养基某些组分和中间代谢产物的离解: 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这些物质的利用。 ④pH不同,往往引起菌体代谢过程的不同,使代谢产物的质量和比例发生改变 例 :黑曲霉在pH2~3时发酵产生柠檬酸,在pH近中性时,则产生草酸。 又如:谷氨酸发酵,在中性和微碱性条件下积累谷氨酸,在酸性条件下则容易形成谷氨酰胺和N-乙酰谷氨酰胺 由于PH值的高低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产生明显的影响,所以在工业发酵中,维持最适PH值已成为生产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生理碱性物质、生理酸性物质 无机氮源特点:微生物对它们的吸收快,所以也称之谓迅速利用的氮源。但无机氮源的迅速利用常会引起pH的变化。 生理酸性物质:经微生物生理作用(代谢)后能形成酸性物质的无机氮源叫生理酸性物质,如硫酸胺。 生理碱性物质:若菌体代谢后能产生碱性物质的则此种无机氮源称为生理碱性物质,如硝酸钠。 生理碱性物质、生理酸性物质 无机氮源被菌体作为氮源利用后,培养液中就留下了酸性或碱性物质。 (NH4)2SO4 → 2NH3 + 2H2SO4 NaNO3 + 4H2 → NH3 + 2H2O + NaOH 正确使用生理酸碱性物质,对稳定和调节发酵过程的pH值有积极作用。 2.培养基 引起pH值下降的因素 碳源过量 消泡油添加过量 生理酸性物质的存在 引起pH值上升的因素 氮源过多 生理碱性物质的存在 中间补料,碱性物质添加过多 菌体有一定的自调pH值能力 在产生菌的代谢过程中,菌体本身具有一定的调整周围环境pH值,构建最适pH值的能力。 曾以产生利福霉素SV的地中海诺卡菌进行发酵研究,采用pH值为6.0、6.8、7.5三个出发值,结果发现pH值在6.8、7.5时,最终发酵pH值都达到7.5左右,菌丝生长和发酵单位都达到正常水平; 但pH值为6.0时,发酵中期pH值只达4.5,菌浓仅为20%,发酵单位为零。这说明菌体仅有一定的自调能力。 在不同的发酵阶段所要求的pH值不同 如:谷氨酸 发酵前期:控制pH=7.5左右 发酵中期:控制pH=7.2左右 发酵后期:控制pH=7.0左右 将近放罐时: pH=6.5~6.8为好 如:初级代谢产物丙酮、丁醇的梭状芽孢杆菌的发酵 pH在中性时,菌体生长良好,但产物产量低。 实际发酵合适pH值为5~6。 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基层全科医生能力提升题库答案-华医网项目学习.docx VIP
- 《“1+X”无人机摄影测量》课件——项目三 像控点采集.pptx VIP
- 中医英语入门-学堂在线网课答案修改版.doc VIP
- 健康照护师练习试题及答案.docx
- 总公司与分公司的协议书.docx
- 一例脑梗死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个案护理(1) PPT课件.pptx VIP
- 股东无息借款协议通用7篇.docx VIP
- 基于BIM技术降低机电管线综合布置碰撞率.docx VIP
- 《“1+X”无人机摄影测量》课件——项目六 数字正射影像图.pptx VIP
- 2023年江苏省健康照护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考试复习题库-下(判断题部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