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原卷版).doc

山东省菏泽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原卷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规定位置。 3.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4.第Ⅱ卷的答案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 第I卷 (选择题 共36分,每题3分) 一、基础知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 ① ,烟台大学7位保洁员吃学生剩饭的照片蹿红网络。这些老人 ② 食用学生的剩菜剩饭,只是为了向莘莘学子传递“节俭是一种习惯”的理念。 其实,我们 ③ 是一个崇俭抑奢的民族。《左传》有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李商隐《咏史》诗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奢靡之风逐渐抬头,浪费现象悄然流行。一些人以为宁剩毋缺才够档次,以为一饭千金才算有面子,于是个人消费竞相攀比、 ④ 奢华。太史公高呼:“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 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司马光也谆谆告诫:“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厉行节约,13亿人积腋成裘、聚沙成塔,那将是多么巨大的财富? 相反,浪费起来,又将是多么巨大的损失?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蹿cuàn)红 奢靡mí) 宁nínɡ)剩毋缺 一饱之需B.蹿cuàn)红 奢靡mǐ) 宁nínɡ)剩毋缺 八珍九鼎C.蹿cuān)红 奢靡mí) 宁nìnɡ)剩毋缺 厉行节约D.蹿cuān)红 奢靡mǐ) 宁nìnɡ)剩毋缺 积腋成裘2.文中①②③④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①日前 ②自愿 ③一直 ④追逐B.①近期 ②志愿 ③一直 ④追求C.①近期 ②自愿 ③一贯 ④追求D.①日前 ②志愿 ③一贯 ④追逐3.文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莘莘学子 B.一饭千金 C.谆谆告诫 D.聚沙成塔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①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②一个国家和民族更是这样。③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④没有人的精神的有力支撑,就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日前表示,将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各地工矿企业废渣的排放、转移、收集和集中处置行为,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B.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家长只有严于律己,树立正面形象,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才能避免孩子今后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C.如今,使用微信聊天已经成为手机族进行交流的又一便捷方式,微信交流人群范围不断扩大,己由最初的青年人逐渐扩大至中老年人。D.被称为“中国第一编剧”的邹静之认为,韩剧能够在亚洲地区走红,主要原因是韩国的编剧和导演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与深度发掘功不可没。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9分,每小题3分范曾 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国画产生于中国文化之中。 中国文化很注重天人合一。这种特质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启智性。对中国绘画而言,中国文化的启智性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绘画不需要像西方文化那样严格的逻辑分析,而需要的是感悟力。一方面,要遵循自然之道,体会天地大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都有其自身之美、有它运行的目的,中国绘画就是要你去体会这种美、这种内在目的性,然后将其运用到笔墨中,表现出来,而不需要你问“这树长在这儿对不对”“这老鼠怎么比南瓜还大啊”……另一方面,天地大美只有通过感悟才能转化为人类的美感。明代“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一朵花在深山开放,你不知道它存在,可是当你看到这朵花的时候,这朵花的颜色、形态就渐渐显现出来,它果然是个美艳的存在。 中国文人讲“气韵生动”,其中的“韵”并不是单纯的作诗时押韵的“韵”,意义更为丰富饱满,注重的是创作主体(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诗人)对于宇宙惯有的一个诗性的判断。天地大美自然而生,可是也需要画家对其有诗性的判断、有所感悟才会于人有意义。所以,当中国人的智慧和感悟在哲学上的体现用到绘画上来的时候,绘画就受益无穷了。老子哲学里有“知其白,守其黑”,说的是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也正是国画美之所在。笔墨加上宣纸就是黑和白,只有维持黑白间比例的平衡和谐才能守住国画的这种美。中国禅宗讲,“妙悟者不在多言”。王维在《山水诀》中将此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其实,这是对整个中国绘画的要求——以少许胜多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anjiad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